让更多的腾退空间为民所用
2017-08-04 作者:许庆惠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利用腾退的地下空间,建设供居民存放闲置物品的“万物仓”。位于南竹杆10号楼2单元地下一层的“惠民仓储”投入使用以来,14个仓储室已租出去13个。今后,街道计划利用地下空间,再建一两处“万物仓”。(8月3日《北京日报》)
眼下,北京市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上半年,拆除违法建设3057万平方米,是2016年同期的2.9倍;整治“开墙打洞”2.15万处。完成全年计划的1.3倍;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495家,疏解提升市场131个。根据制定的主要目标,本市挂账整治2193处违反规划用途租住的普通地下室,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整治,清出租住人员10万余人。
在拆除了地下室的群租屋之后,马上就面临后期维护和再利用的问题。从各区的情况看,有利用腾退空间开办图书室的,有成为文体活动中心的,有成为百姓生活服务中心的。
朝阳门街道利用治理后的地下空间建设供居民存放闲置物品的“万物仓”的做法,值得提倡。首先,这种做法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生活。既贴近了中老年人的节俭生活习惯,又为社会节约了一定的资源。中老年人大多是从苦日子中过来的,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一些暂时不用的物件,不舍得扔掉,可家中地方狭窄又没地方放。“万物仓”一推出,立刻受到欢迎,说明群众有强烈需求;其次,让居民真真切切地有了获得感。以前,这里的地下室是群租屋,环境脏乱差不说,到处乱拉的电线、身份不明的租客让居民没有安全感。而现在,是整齐的一间间小库房,花不了几个钱,就让家中闲置的物品有了存放的地方;再次,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在,居住环境变美了,买东西方便了,活动有场地了。再加上“万物仓”,生活就更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