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高招诈骗套路多 考生家长当严防

2017-06-30 作者:徐建辉

 
  广大考生和家长对这些常见骗术应当擦亮眼睛,在骗子不请自来时能够及时识破,进而对号入座、见招拆招,不致盲目被骗。
 
  近几年,借高考招生名义进行诈骗的案件频发,且招数不断出新出奇,让考生们防不胜防。高校招生在即,近日,朝阳法院的法官结合具体案例,教考生和家长应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6月29日《北京晨报》)
  骗子们也喜欢“蹭热点”。因为围绕社会热点事件,行骗机会无疑更多。对于高考及招生录取这一社会热点,骗子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不要忘记,在这方面是有徐玉玉被骗案等血的教训的。
  当然,高考招生型诈骗也是有特点和规律可循的。这不,人们就总结了近年来不法分子惯用的六种招生诈骗伎俩。其中有自称能搞到“内部招生”和“计划外招生”指标的;有谎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生”加分的;有伪造录取通知书的;还有发送虚假查分网址,根据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的;也有发送“木马”链接进行技术诈骗的;更有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宣称保证录取的。
  广大考生和家长对这些常见骗术应当擦亮眼睛,在骗子不请自来时能够及时识破,进而对号入座、见招拆招,不致盲目被骗。不过,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骗子们也会“与时俱进”,进行“诈骗创新”,手段也会不断刷新、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因此,除了这六种常见骗术外,不排除骗子们还会生出什么新的高考招生诈骗花样来。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正如专家所言,不管何种形式和由头的招生诈骗,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都要高度警惕。
  同时,还须谨记高考招生是国家统一组织、统筹安排的活动,不论是查分还是发布招录信息以及联系通知考生,都会通过官方平台、正规途径按计划进行,不要轻信任何来源不明的“通知”电话、信息以及可疑的链接、二维码等。如果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官方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相信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无论骗子如何狡猾、怎样伪装,都不会轻易上当受骗。此外,遇有诈骗不仅要做好自身防范,还要及时向招生机构或公安机关举报,共同维护自己和其他考生的合法权益。 
  还应看到,战胜高考招生诈骗需要社会共同关心、携手应对。学校、老师和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与考生的考后联系,做好针对性的防骗教育提醒,帮助指导考生远离诈骗危害。招生考试部门和相关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全面公开公示招生录取规则、动态,及时公布各种权威信息查询渠道、联系方式与举报电话,有效防止“李鬼”冒充招生机构和工作人员行骗。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高考招生诈骗的打击力度,做到露头就打,不给骗子喘息之机。各电信网络运营商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也要切实担当并强化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加强对异常信息和转账行为的监控,及时推送防骗提示,视情采取紧急冻结等措施,让骗子寸步难行。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