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次相亲
2016-04-27 作者:天歌 来源:劳动午报
从2011年到现在,张琳(化名)经历了上百次相亲。1.67米的身高,皮肤白皙,纤腰一束,上身短衬衣,下身短裙、丝袜,脚上穿一双高13厘米的高跟鞋,32岁的张琳看起来只有27岁的样子,一副高冷职业女郎派头。在旁人看来,张琳应该不乏追求者,但她却依旧孑然一身。百次相亲后,张琳的心已由原来的激动变得麻木,在习惯20分钟就摸透对方性格和家底的相亲方式后,张琳对爱情的憧憬却渐渐消失了。(4月27日《广州日报》)□老笔
假冒的防伪标识暴露监管不足
防伪标识本是鉴别商品真伪的“试金石”,但如今却难保其自身的真实性。“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广西、湖南等地查获多起通过假冒的防伪标识,制售假货的案件,涉案金额动辄逾亿元。(4月27日新华网)
贴在商品上面的防伪标识都是假的,显然无法证明这些商品本身是真的,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商品有问题,所以才以假的防伪标识来进行遮掩和伪装,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尤为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在市场上“论斤买卖”的防伪标识,普通人用肉眼根本无法辨别出真假。
这也就意味着,制造假的防伪标识的不法分子已经和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无良商家结成了利益同盟,双方沆瀣一气,共同攫取市场暴利。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前防伪标识生产的乱象,充分暴露了行业监管薄弱和法律约束的不足。据统计,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防伪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数量仅为300多家。但实际上,全国有超过5万家企业从事防伪印刷业务。正是由于防伪标识生产企业参差不齐,特别是大量处于监管盲区的小作坊的存在,导致企业家竞相压价,放弃了审核资质等底线,才导致假的防伪标识和假的商品层出不穷。
商品防伪标识是打击和防范假冒商品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公众对商品信心的基础保障,同时还关涉到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这一问题是该到了引起足够重视并予以解决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