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打击医托诈骗亟需标本兼治

2015-07-10 作者:□瞿方业

 
  北京警方针对今年以来本市“医托”类诈骗警情较为突出的情况,于7月6日会同相关单位,成功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一次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收缴账本、电脑、药品等大量涉案赃证物。这是本市有史以来打击“医托”诈骗犯罪规模最大,抓获人数最多的一次。(7月9日本报3版)
  几天前,媒体曝出北京一家叫百德堂的中医院用“医托”骗人,“包治百病”,一副20元中药卖到两千多元,而“医托”跟这家诊所倒三七分成,患者消费1万元,“医托”拿走7000元。 
  这种天怒人怨的骗子行径,无疑令人不耻,需要严加治理。现在公安部门抓了这150名利用“医托”行骗的人,自然大快人心。但治理这种骗子行径,需要标本兼治,从各个层面入手。
  首先,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大治理力度。应当看到,靠“医托”谋利的医院,鲜有正规大医院,都是些不入流的医院。这类医院规模很小,只是请几个大夫,雇几个护士,招一大批“医托”,就开张了,而且其目的就是开些“吃不死人、治不了病”的药,高价卖出,借以敛财。
  这种草台班子,连一般医院所具有的化验、放射、住院等设施都没有,只要稍有经验,就不难发现。对于群众难以发现这类医院行骗,公安及医疗卫生监督机构只要日常监管得力,各部门加大配合,骗子医院和“医托”是难以容身的。而“医托”能大大方方地活动于各地,与监管者的失察和不作为有很大关系。
  其次,要为患者到正规医院治疗提供良好的服务,尤其要完善转诊流程,让患者不至于病急乱投医。很多患者到北京等地治病,通常都是在当地没办法了,才千里迢迢到北京的。到了偌大的北京,很多时候两眼一抹黑,即使到了正规医院,由于治疗资源有限,患者众多,排队、候诊时间过长等因素,都会消磨人的耐心,催生急迫心理,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再加上“医托”都以病友身份出现,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等到发现真相,则悔之晚矣,不仅花了大笔金钱,还耽误了病情。
  如果国内各地医院都做好医疗转诊的对接,让患者在去外地之前就对所赴正规医院有充分的了解,并安排好就医时间,绝不至于让患者产生盲目心态,从而在大城市到处乱撞,即使进了医院也难以被很耐心地安排就治。应当说,“医托”对患者的“服务”,在患者看来很可能有很大的安抚和指导作用,虽然这种指导是以骗人为目的,但如果大医院有相同的指导和安抚,而不是让患者胡乱摸索,还可能轻易地被骗子所误吗?
  再次,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才是治理“医托”的长策。人们之所以到北京等大城市看病,无非是当地医疗水平所限,难以就近得到优质医疗服务。如果各地医疗都基本均等化,多数疾病当地就能消化,何至于要跑到自己不熟悉的外地大医院去?如此一来,也就不会让各大城市的医疗机构人满为患,从而给“医托”以可乘之机。
  总之,“医托”就是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医疗不均等的综合产物,只要医疗等机构能够在医疗信息的发布上多下功夫,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各地医疗机构都能互通有无,做好医疗转诊流程的对接,“医托”自然无存身之地。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监管者和公安等部门大力合作,对“医托”骗人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种光骗人不治病的行径终会消失。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