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将把校长等“一把手”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并将建立、完善师德师风考核、监督和处罚制度。收受学生及家长赠礼、向学生推销图书等商业服务以获取回扣等有失师德的行为,将成为东城区教委划定的“师德红线”,一旦越界,涉事老师将被不同程度处罚。(9月10日《新京报》)
在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划定“师德红线”,意义不一般。
时下,公众对日益蔓延的教师节送礼之风十分忧虑甚至是痛恨,并由此对教师产生偏见。其实,包括教师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是不支持教师节向老师送礼的。家长向老师送礼,容易让师生关系变味,也恶化了社会风气。划定“师德红线”,对教师严格要求,很有必要。不过,在加强师德作风建设、强化师德意识的同时,也要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教师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
学生成功、成才、成人,是老师最大的愿望。公众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待遇和地位的提高,则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三大法宝。笔者以为,有必要划定“师德红线”,但更要看到重塑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已迫在眉睫。不可否认,确实有些教师为了“捞外快”而置师德于不顾,应该受到谴责和处理。但站在教师的角度看,他们的收入确实普遍不高,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地方政府要做的是,一定要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一规定落到实处,并逐步提高,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家庭,需要良好的物质待遇支撑。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是相当重视,但是,这种重视有时更多的体现在对学校和老师的苛责上。老师管得严了,家长觉得自家的孩子自尊心强,受不了委屈;老师管得松了,家长认为老师不负责任,误人子弟。更可怕的是,家长还会对老师实行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创新的课堂教学)指手画脚,硬要插上一杠子,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合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长都是高学历者,他们对如何教育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这并不表示其可以对学校老师工作进行干扰,甚至是责难。
在课堂上,老师代表着权威,行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之责。只有学生从心底敬重老师,才能专心听讲,学习知识。老师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家长不能由此贬低老师,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要知道,家长的说三道四对孩子而言,等于是给老师的师尊做出了“死刑”判决——学生不再尊重老师,继而不再接纳老师传授的知识。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说的,“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老师存在教学水平不高甚至有极少数教师品行不端,但这不是主流,绝大部分老师是称职的,是真心希望学生积极进取的,是全身心爱护学生的。必须明确,在教育领域,师德和尊师,一个都不能少。在划定“师德红线”、呼吁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准和道德素养的同时,更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没有“师道尊严”的民族注定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民族。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