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高职“零投档” 倒逼教改提速

2014-08-27 作者:周兴旺 来源:劳动午报

各地高考录取陆续进入尾声,在已经完成高职高专录取的省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

  陕西省发布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职(专科)正式投档情况的统计数据,本次在陕西参加招生的文史类有597所院校,其中139所院校在该省遭遇“零投档”;理工类640所院校中,“零投档”院校多达181所。

  这种现象不是单单出现在陕西,从公布的投档线情况来看,今年安徽省文理科累计有约120所高职专科院校线上零生源,贵州省今年同样有近160所高职专科院校“零投档”。而海南省理工类中约3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文史类中约50所院校的投档数为零。(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高职学校大面积遭遇“零投档”,这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问题。从2010年起,不少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就遭遇“零投档”,几年下来,这一问题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遭遇“零投档”的高职院校有增无减,且出现这一现象的省份也进一步增多。

  有人认为,高职遭遇“零投档”是考生生源减少造成的,其实不然——今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比去年增加27万人。也就是说,考生还在逐年上涨,但报考高职的却在逐年急降。高职越来越不招人待见,期间有深层次的原因在里头。

  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家长学生均认为读高职没前途,考生宁可选择“名落孙山”,也不愿意到高职院校去“屈就”。社会普遍看不起高职,说明高职生的前程依然受到歧视和桎梏,发展余地不大,升迁空间太小,依然是高职生面临的巨大政策壁垒。

  其次,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普遍不高,特色不明显,毕业生水平偏低,这也是高职不招人喜爱的重要原因。在今年的高招中,高职院校同样也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以安徽省为例,今年文史类院校中,有25所高职院校分数线超过了三本批次线,而理科则有11所高职超过了三本批次线,这就表明,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依然不乏追随者,而质量一般、特色泯灭的高职院校,则被考生毫不犹豫地鄙弃在门外。

  其三,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缓慢,高水平大学歧视高职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高职代表“劣等教育”的标签尚未摘除。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分成三六九等的,高职院校被排在了垫底的位置。虽然教育部一再倡导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办高职,但总是“只听锣鼓响,不见人上场”,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仍然固守传统的“学术标准”不放,不肯放下架子办高职,这就造成我国高职院校不得不长时间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专门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但国家的高职院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的残酷现实,不得不催人思考,让人警醒:加快教育改革,加速高职转型升级不能再纸上谈兵、议而不决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高职教育转型这件大事,仅仅喊口号、发文件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人们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在加速教改的问题上,革除“慢三拍”,早日出台硬措施,拿出管用的办法,让高职教育彻底摘除“劣质教育”的帽子,一跃成为推动“中国创造”的生力军。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