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对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薪酬结构不尽合理、薪酬监管体制不够 健全等问题。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中央坚决调整国企负责人不合理的高收入的鲜明态度,给全国职工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期以来,国企负责人薪酬结构不合理,管理不规范,部分国企负责人收入过高,职务消费中自主性过大,“灰色收入”面宽量大,一直是制约国企改革的一只“拦路虎”。更直白一点说,国企老总们 收入过高,与职工收入差距过大,部分国企领导“挥金如土”“奢靡成风”等现象,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痛点”,也成为职工群众反映最强烈、内心中最不满意的敏感问题之一。
毋庸讳言,一直以来,如何给国企负责人确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和消费标准,有关部门没少费脑子,出台的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堆起来恐怕可以垒成一座小山了。但所有的这些尝试和努力,效果均不太理想。时间一长,这些文件也几乎无一例外的沦为“一纸空文”。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主管部门费尽移山心力也解决不了国企负责人的薪酬问题呢?
个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几乎所有的失效方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制定国企高管们的薪酬方案时,没有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扬民主,也没有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意愿。
众所周知,职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国企领导干得怎么样,对企业的贡献是大还是小,对企业领导人的收入与消费标准怎么定比较适宜,职工们最有发言权,职代会的意见最客观公正。但是,纵观所有 的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方案,要么对职代会的作用略而不提,要么对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和企业民主管理程序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企业重大改革方案由极少数领导操纵、置职工利益于不顾的“暗箱操作”。试想,如果分蛋糕的人和吃蛋糕的人合二为一,改革方案的公平性将从何谈起?
国企块头大,战略地位突出,国企掌门人权力也很大,不少高管级别也很高,要想遏制他们不合理的牟利冲动,又不影响其发挥主动性创造性,除了注意发挥上级的政治约束力和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外, 来自职工群众的监督,忠实履行民主管理程序,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单纯依赖上级部门的监督和自身的政治修养,不仅管不好,也靠不住。特别是涉及到重大利益时,这种婆婆媳妇式的监管模式很容易走样,形成“利益输送”,滋长腐败习气。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企业中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证明,职代会制度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 关系 ,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调动好企业管理者和基层职工双重积极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堪称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一大法宝。在此次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职代会的作 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审议决定国企负责人薪酬待遇的进程中,职代会不能缺位,更不能失声。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