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维权 > 说法 > 正文

27名派遣工获补偿137万

2014-08-29 作者:王香阑 文/摄 来源:劳动午报

工会调解
  资方提高补偿金结案

  这起劳动争议涉及大型国企,又是30多人的集体案件,调解的难度非常大。为了尽快帮双方当事人化解纠纷,工会委托产业调解中心经验丰富的调解员董梅与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的公职律师胡芳共同主持调解。

  仔细看了员工们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材料,并做了细致的法律分析后,董梅约双方8月12日正式调解。

  调解当天,职工一上来就说:“要是这次还没个结果,我们就去天安门。”

  当日,调解员看到职工情绪非常激动,为了防止冲突发生,把双方安排在不同的调解室。她先请5名代表单独谈,但很快发现大家的诉求都不一样,又逐一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在了解完员工的情况后她又与企业单独沟通,半个小时后员工们坐不住了,开始在大调解室里议论。

  董梅过去给每位职工都倒满了水:“我还有许多话要跟大家说,你们多等我一会儿好吗?”职工们都安静了下来。安抚好职工,她又到小调解室给企业单独谈了一个小时。

  看双方差距太大,当天没办法再继续调解,她就跟企业说:“今天不安排你们一起调解了,我说的方案你们先回去研究一下,等会儿我进了大调解室你们再走,不然职工会围着你们不让走的,别起冲突。”企业的领导感动地点点头。

  董梅回到大调解室,职工们都投来了期许的目光,董梅说:“我看见老刘今年41岁,是1996年就入职的,可以说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最强壮的身体都贡献给了企业。”听她这么一说,有些老职工的眼圈红了。

  就这样,每位职工都开始说自己的工作、生活,有的说着说着就回忆起久未触及的往事:“我那会儿年轻,还是宋姐给我介绍的对象。”“你小子有良心还记得。”宋姐嗔怪地笑了。晚上8点半了,职工们还是不愿意散去,他们说:“自从出了这事,单位老躲着我们,越躲我们越气,连句安慰的话都没有。”董梅说:“今天我全面了解了双方的情况,我有信心给你们调成。”大家兴奋地鼓起了掌。职工们散去了,58岁的老李一边走一边说:“今天好,像我们年轻时的生活会。”

  随后两周,董梅又分别组织职工和企业进行调解,并调整调解方案。劳动争议不解决,这些职工就无法去找新工作,就没有收入,不仅影响家庭生活,也可能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单位里劳务派遣员工多,不及时解决纠纷,有可能会影响其他人员签订变更协议,劳动纠纷就会扩大。有十几位职工等得心焦,就跑到产业调解中心来,一坐就是一天,董梅给他们倒好茶,一聊就是一下午,职工说:“就想跟您说说,我们心里还痛快点,打扰您工作了。”董梅则说:“事儿总会解决,但心里不能结疙瘩,这是我们调解的最终目的。”

  在市总服务产业工会和该公司上级单位工会组织的协调下,企业终于答应提高经济补偿的标准。8月26日下午6点多,其他人都下班了,调解室里依然灯光明亮,27名职工与劳服公司和物流公司签订了调解协议。

  “能拿到补偿,我们要特别感谢董调解员、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咱们产业工会。”27位被派遣员工为了表达谢意,特意制作了两面锦旗。调解结束后,调解员、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一起合影,大家开心的笑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到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