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昌平区劳动保障监察队: “望闻问切”保住群众“钱袋子”

2021-04-15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复工的?”“单位有按时给你们发工资吗?”王运峰是昌平区劳动保障监察队南邵分队分队长,每周他都会带领执法人员深入建筑工地,向一线工人询问工资有无克扣、拖欠现象,检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落实情况。“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关心他们,保住了他们的‘钱袋子’,一家人的生活都能有保障。”

在今年开展的专项检查过程中,昌平区劳动保障监察队采取“望闻问切”工作法,将执法检查工作做细做实,力求从根源上斩断诱发欠薪的苗头。

“对于用人单位出现的欠薪问题,我们也要像医生一样,找准欠薪根源,把脉开方,提高治欠成效。”昌平区劳动保障监察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望闻问切”工作法中,“望”指实地查验重基础,加强对工资支付表、考勤记录和维权方式等各项基础公示信息落实情况的查验力度,充分保障劳动者知晓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闻”则指闻讯而动重线索,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日常讨薪线索的收集、整理,归纳各类途径反映的矛盾焦点,让执法人员带着问题检查。

“执法检查中,只向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是不够的,还要再深入进去,问问一线劳动者,有没有真正拿到工资,做到刨根‘问’底。”该负责人说。执法人员每到一家工地,都要抽取一定比例的劳动者,询问银行卡是否由自己保管、工资是否足额发放等,尽可能获取真实材料。“结合前期‘望’和‘闻’的结果,让书面材料‘回答问题’,这样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找到用人单位用工管理的盲区,实打实下功夫。”

问题找准了,接下来就是落地整改,直“切”患处。对于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责令、约谈指导等手段,督促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成整改。“对于那些拒不整改的用人单位,要用法治手段来解决。”负责人表示,这类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格按照《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对欠薪案件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向社会公布,对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条件的,做到应列尽列,使欠薪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今年以来,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组织区内多个部门开展根治建筑领域欠薪专项工作,共检查施工项目12个,涉及农民工1300余人;对辖区内658家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对欠薪易发,多发的中、小型非公有制单位的巡查比例占到了巡查数量的97%以上。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孙丽萍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