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村中老人足不出户吃上热乎饭 延庆党员志愿者变身“送餐员”

2020-02-12

 
  由于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各类聚集性活动纷纷取消,村中老年餐桌如何运作也一直牵动着就餐老人们的心。在延庆区永宁镇孔化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始终密切关注着老人们生活。从大年三十儿起至今,延庆区永宁镇孔化营村的党员们变身“送餐员”,将村里老年食堂提供的食物打包,挨家挨户送到村里的16位老人家中。
  今年65岁的梁玉石和老伴一直在村里的老年食堂就餐。自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村里为减少人群聚集暂时关闭了老年食堂,这让每天按时到食堂吃饭的梁玉石和老伴发了愁:“村里关闭食堂也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也能理解,但是每天吃饭的事情又成了‘老大难’。”正在梁玉石苦恼怎么解决吃饭问题的时候,村里开始了行动,每天由2名村委干部将饭菜逐户送到老人的家门口。“每天上午9点,村里干部带着饭菜就来了。”梁玉石说,“他们也不进门,叮嘱我们一些防控的事情,留下饭菜就走了。”
  老人们的饭菜还是两菜一汤加主食,由于送得及时,哪怕“外卖”到家也依旧热乎可口。“冬天了,其实我们去老年餐桌吃饭也挺冷的,把饭送到家既避免了我们相互接触,又让我们在家里暖暖和和吃热乎饭。咱们村里的两委想的真周到!”足不出户就吃上了热乎饭,村里的老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哥。
  其实,延庆区永宁镇孔化营村党支部书记梁志鑫早就有了送饭菜上门的想法,“我们一直关注着疫情,琢磨着如何解决村里老年餐桌的吃饭问题。区里做了相关疫情防控部署之后,我们就行动起来了。”梁志鑫组织村两委干部,轮流给村里的16个老人送餐,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6点,村两委送餐人员戴着口罩手套“全副武装”,为了让饭菜不凉,一般由2名送餐人员相互配合,一个人走在前面先去敲门,等老人开了门,拎餐的人也就到了。人等饭不等,保证饭热乎。
  送餐上门,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保障了村中老人们的安全,同时也温暖着全体村民的心。□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张宏民 程凤娟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