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防控疫情 昌平法院“线上”审案

2020-02-10

 
  “原告,听得清我说的话吗?”“好,现在开始对服务合同纠纷一案进行线上询问和调解……”2月7日,昌平法院公开调解了一起健身房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此次庭审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审判庭内,除了佩戴口罩的审判员和书记员外,原告与被告席上空无一人,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上出现的清晰头像和音响里传出的声音。     
      确认原告的网络系统顺畅后,审判长宣布庭审开始。庭审过程中,案件询问和调解等在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当事人借助电子签名技术完成对询问笔录的确认,这场不到1小时的同步录音录像庭审顺利结束。
      这起案件中,原告既有身在湖北黄冈的小伙,也有因隔壁单元楼发现确诊病例而被封楼的老人,但是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搁置审判。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昌平法院及时做出调整,将线下的诉讼全面转向“线上”,借助“北京云法庭”系统平台,网络连线当事人进行庭审,做到抗击疫情、庭审不停。
  “此次调解是一起群体性案件,针对此类案件,我们将这个原定于本周开庭审理的案件进行‘线上’审理,当事人在家中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开庭。”昌平法院回龙观法庭法官王磊介绍说,在开庭审理前,通过“北京云法庭”给当事人发送短信,短信内含有下载“北京云法庭”客户端的链接,当事人进行下载及相关信息的填写后,就可参加线上审理,“通过网络进行开庭,主要是方便了当事人诉讼,也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也不会延误当事人对案件纠纷的解决。”
  “在这个特殊时期,法院采用这种更加安全、更加方便的方式开庭非常好!”原告王某在庭后为这一形式点赞。
  据了解,本次案件涉及原告200余人,其中既有身在湖北黄冈的小伙,也有因隔壁单元楼发现确诊病例而被封楼的老人。接下来,昌平法院将陆续对本次案件的原告进行案件调解,案件调解结束后,法律文书将通过邮寄方式送达当事人,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非接触式网上办案。□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向凌潇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