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是个大课堂——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房山线北延项目部培养人才纪实
2019-11-29
这是北京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房山线北延项目部的几组数据:项目部相继为总承包二部培养输送项目经理5名、项目副职6名、技术骨干若干名;房山线北延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通过统考获得高级工程师证书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1人、一级建造师2人,还有多名员工参加了考试报名。
这组数据揭示了该项目部党支部在培养新时代人才上采取了以思想引领、理论修养、文化熏陶、能力提升的做法,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和优秀人才,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还增加了职工展示与体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政治引领 培养人才有策略
房山线北延项目部组建于2008年6月,先后承建了地铁10号线玉泉营站项目、北京地铁昌平线与八号线联络线项目等。现在承建的房山线北延03标项目,计划2020年12月25日竣工。
在这个项目部,年轻人多,很多是最近几年新招入的大学生。对此,党支部重视人才培养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奋发有为,重责任、敢担当的人才队伍。
党支部制定理论和专业学习计划并严格落实。他们用好用活“三室”中党员活动室,让职工在这里接受党的教育、增强党的意识、感受党的文化。此外,通过微视频、微课堂、微分享、微党课等,组织所有党员轮流讲微党课、团员讲团课、技术骨干讲专业课,提高学习体验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党支部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支部建设的全过程,读原著、检视问题、认真整改。党支部还依托4+X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对员工的入党申请、培训,确定联系人、发展等进行科学引导和管控。目前,项目部预备党员、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全部纳入智能跟踪管理模式。
凝心聚力 创新引领人才成长
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项目部党支部着力打造“企业是我家、奉献我在前”环境,形成“学习、进取、团结、奉献”的良好氛围。他们用好“三室”中创新工作室,供大家查阅学习技术资料、研究地铁施工技术。为每名新入职的职工配备导师,在工作学习上进行引导,促进新职工早日成才。“三室”之中的职工活动室,一直是项目党支部下大力建设的重点之一。为了让职工,尤其是年轻人安心工作,党支部建立了职工活动室,购置了健身器材、台球、乒乓球等设施,职工在工作之余有了休闲健身的场所。党支部还举办了十九大知识竞赛、元宵节灯猜谜会、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
党支部书记刘春旭介绍,今年春节前夕,项目部接到为相邻标段移交场地内的库房及杂物搬移的任务。劳务用工人员不足,党支部就号召全体管理人员上阵,开展“助力施工生产,看我青春力量”主题活动。大家团结互助,任劳任怨,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3个物资库房及7个二级配电箱全部转移到指定场地。
攻关克难 实践中发挥人才作用
房山线北延工程包括“一站两区间”,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其中只盾构区间就涉及54个风险源。该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引领作用,组织员工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应用到施工生产当中。
为了维护原有的地面承受能力以及土壤结构,防止地表下陷、沉降,保护地表和土壤层的生态稳定,该项目部创新工作室与合作方一起制定了本标段施工降水回灌实施方案,工程降水总量达到了5900多万方,相当于25个颐和园昆明湖的蓄水量。这在北京尚属第一次,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建造新方法,节省了地铁建设投资约2.3亿元。
共产党员、项目经理韩冬冰在现场巡查中发现钢支撑安拆工人在高空钢支撑上行走工作无防护措施,存在高坠风险。他通过不断研究、反复试验,发明GAS-T安全防护体系专利,得到了广泛推广,确保了工人的安全。
近年来,项目部荣获了地铁基坑层间滞水导流及防水毯施工技术研究、深基坑边坡综合防护技术研究等3项科学技术成果,以及表面应变计安装定位装置、明挖基坑安全悬挂装置及固定方法、明挖基坑安全悬挂装置等5项发明专利。□通讯员 仲玉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