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踏着新春的节奏 感受中国的脉动——本报记者春节回乡见闻

2019-02-15 来源:劳动午报

  春节期间,本报记者收拾行囊,踏上归途,加入了返乡的大潮。他们是回乡者,亦是记录者。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大发展改变着每个人家乡的面貌。北京、湖北、河南、四川、安徽……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记录下了家乡变化。

坐标:湖北省丹江口市
来到丹江口饮水思源



  除夕的丹江口水库,一点儿也没有安静下来。记者从北京驱车南下,一路沿着南水北调中线的线路奔向此行的目的地——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口市号称“中国水都”,这里拥有号称亚洲天池的中国最大的优质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所以,水都之称,倒也名副其实。

  丹江口市是座崭新的城市,因为先有丹江口水库,后有水都之城。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举行开工仪式,1968年,丹江口水库大坝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1974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全部完成。198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丹江口市。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随后,丹江口水库大坝开始加高,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将达1022.7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密云水库。2014年12月12日,这一库碧水穿越万里母亲河黄河和中原大地,沿千里太行山脉东麓一路北上,终于流进了北京城。

  下午4点,前来参观丹江口水库大坝的游人还是络绎不绝,记者随着游览车缓缓登上176.6米的大坝顶部,但见大坝如雄骏的巨龙横亘在两山之间,将汉江一分为二:大坝之上是万顷碧波,烟波浩渺,虽然是枯水季节,但水势依然如海洋一般一望无际。大坝之下,则是宽敞的汉江中下游河道,河道岸边,则是整齐端丽的水都之城。当地工作人员告诉我,为了保证水源地的绝对安全,这里不仅水电站的值班工作人员全年无休,春节期间的护林员还要加班执勤,他们要跋涉在库区的崇山峻岭之间,护林防火,严防死守,让流入水库的每一滴水都是清纯洁净的。

  “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25年稳定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质保持优良。”说起丹江口的水质,这里的工作人员言语之间充满着自豪感,“啥叫国家二类水质,就是说我们这里的水,随便捧起一把就可以直接喝。”根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12日,从丹江口水库北调的水量已经达到222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的受水量已经超过40.50亿立方米,可以灌满两个密云水库,北京市内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

  记者又来到库底的发电厂房,这里并排装着6台发电机组,但现在只有2台处于运行状态。丹江口水电站曾经是中国排名第二的大型水电枢纽,接受过前苏联的援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等都曾莅临考察。这个水利枢纽工程具备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但当时南水北调尚未启动,如果周总理得知今天的丹江口水库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自来水塔,那将会多么的欣喜!

  天边的晚霞已经落下,记者成为狗年大坝的最后一批访客。与工作人员握手惜别,眼前的汉江水依然浩浩流淌,小城丹江口市在静谧中即将进入充满希望的猪年。再见,美丽的护水人!再见,美丽的建设者!

  □本报记者 周兴旺

坐标:北京汽车博物馆
车轮上感受历史变迁
  掌管皇室车马的“太仆”讲述古代车马文化,第一位女性驾驶员贝莎·本茨揭秘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背后如何创新创造的故事,赛车手带您领略汽车科技、技术和艺术之美……这个春节,正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行的“创想汽车城——通往幸福的节日专车”系列主题活动,用一辆辆汽车的故事,讲述着国家的伟大变革。

  2月7日,劳动午报记者来到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6号的北京汽车博物馆,看到馆内的汽车陈列,无不都承载着很多国人的回忆。

  “改革开放初期,汽车更多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而在汽车基本普及的今天,人们已经把汽车当成了普通的出行工具。”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王文胜老人,是陪着孙子来这里玩儿的,他说出了国人“汽车观”的变化。

  曾经,作为家里一个大件儿,自行车曾经承载着亿万个中国普通家庭的幸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小汽车开始逐渐进入家庭。

  从拥有一部自己的小汽车是一种梦想,到去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了2901.5万辆,是改革开放初期14.9万辆的近200倍,并连续九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截至目前,我国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和微型载客汽车达1.87亿辆,每百户家庭私家车拥有量已超过40辆。在展览的现场,一部性能不输国外高端品牌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引起很多观众的关注。

  “曾经,开着小汽车出行是一个家庭面子的体现。如今,一方面,汽车已经进入了很多我们中国普通家庭,另一方面,大家绿色出行的理念不断回归,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公交和自行车又成为很多人日常通勤的选择。”工薪族刘凝女士这样讲述着发生在身边的变化。

  从骑自行车出行到开车出行,再到提倡绿色出行,观众表示,正是这些一个个小家庭中发生的变化,见证了国家的伟大变革。

  此次系列主题活动,融合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元素,让传统节日更具科技范与文化范。创想汽车城包括“时光穿梭站”“汽车工坊站”“能量加油站”“悦读小站”“文创集市站”五个主题站点。红旗大叔、大卡爷爷、小轩、小智、小新等专属卡通汽车形象带领观众一起闯关打卡,共同探索汽车世界的奥秘。在这里,全家人可以动手创作,一起画车、造车、赛车,其乐融融。其中创意车壳彩绘,观众们在车壳或实车上画出对传统节日的美好祝愿,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绿色能源车拼装,全家动手体验车辆拆解、组装,还可以创造独具特色的节日花车,激发观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年我最红”创意市集上,观众将极具传统节日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据了解,北京汽车博物馆一方面通过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汽车、汽车艺术品和汽车衍生品来体现不同时代的生活和文化;另一方面通过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的科普互动项目来展现汽车科技的魅力和乐趣。

  □本报记者 白莹 文/摄

坐标:河北省雄安新区安新县
鲜花扮新节 文化过大年
  过年前买买买,过年时吃吃吃,似乎是很多北方小城镇新年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这个春节,记者回到位于河北省安新县的老家却发现,大家惯有的过年方式,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

  回老家的第一站,是奶奶家。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而且最近几年愈发严重,认不清人,但这丝毫不妨碍在奶奶家欢聚的浓浓年味。年前,自家采购的年货和晚辈们送来的礼品,早已把阳台、床下、屋角塞满了。但其中,最显眼的却是摆在条几上的一盆君子兰。

  君子兰花已经稍稍有些开过了,但是叶子排列整齐,颜色墨绿,看得出来是一盆好花。很多人都知道,君子兰不好养,疲于照顾奶奶的亲人们怎么突然有了这闲情雅致?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是县委县政府一周前看望奶奶时带来的慰问品。奶奶是离休干部。往年,县里的慰问品一般都是送米、面、油,或者电饭锅、豆浆机之类的实惠物品。今年,竟然一改往日思路,送了一盆雅致的鲜花。

  回老家的第二站,是安新县著名的永安路早市。平日里,那是旅游特产、五金百货、潮流服饰、婴幼用品、蔬菜水果和各式河鲜的天下。过年,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祭拜先人的供品,还是包饺子的肉馅,亦或是招待客人的水果,转上一个早市,保准都“佩奇”了。

  永安路早市,是依路开市。永安路原本上下各三个车道。早市开后,起码上午这半天,由南向北的路会全部被早市摊位占领,机动车无法通行。而由北向南的路上除了零星的摊位,更多的就是胡乱停放的货车和购物车辆。也许,正开车经过这里的男人,接到媳妇一个电话,就会把车停在路中间,跨过绿化隔离带去买葱了,所以平日里,这半边路也很难通行。

  可能因为年前来采购年货的人太多,今年的早市路口多了很多身穿荧光背心,疏导交通的警察。有了他们,确实感觉,交通秩序好多了。只是,记者发现,占据早市北口第一个摊位的,竟然不是卖生鲜水果和旅游特产的,而是卖花的,卖的也不光是大花蕙兰、杜鹃、仙客来等传统的盆栽年宵花,还有各种各样的鲜切花。细看之下,康乃馨、雏菊、鹤望兰、百合……应有尽有。

  虽然安新县城早就有了卖鲜切花的花店,可那些花大都服务于红白事,平时,很少有人买来自用。但是在这个摊位前,来买花的人群中,既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姑娘,也有四五十岁的阿姨,他们都在娴熟的挑花,然后微信付款,间或还有几位花名还叫不对的男士,但他们手捧一大把花的样子也显得特别可爱。过年了,大家希望把家里装点漂亮的心情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再限于过去贴福字、挂灯笼的老传统。“这个卖花的摊,开了好久了,我经常来这买花。有时候,我女儿也会在网上订,就那种一周送一束的,人家给搭配好的花。”一位阿姨介绍说。

  记者发现,过年,突破传统的,还有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已经不局限于在自己家或者亲戚家吃饭、喝酒、打牌了,有全家外出旅游的,也有约上三五好友泡温泉的,还有选择到影院观看贺岁影片的。

  在北京工作,回安新老家过年的庞先生介绍说,在手机上看新闻,发现今年贺岁档的影片都很有看点,于是,大年初二,他就带老婆来到了电影院。“这是我们县唯一的电影院,在商厦的四楼。我们下午1点去的,买到了晚上8点半的票。据说,平时看电影,相当于包场,但是春节大家都没事,想看电影的人太多了。”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坐标: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
“扭转”一块土地 乐享两份收入

  沿大广高速一路向南,过开封,转兰南高速,驶至机西高速,再往南,才看到爱人刘亚平久违的家乡——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从北京开车返乡,用了8个多小时。而这条路,我们约每年走一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风光。家乡的变化,不仅让当地居民感受到了幸福生活,也让游子归家的心情充满了欣喜与感动。今年,家乡零散土地有效扭转,农民在同一片土地上工作,拿着两份收入的惊喜,让记者看到了整合资源和产业化创新带给农业的新变化。

  在机西高速往南行驶过程中,路边成片的太阳能光板十分引人注目。起初,记者认为这大片的土地不种粮,似乎有些浪费,但走近了,真正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才发现这些扭转土地所带来的惊喜。

  “这里大概共计500亩土地被扭转用于太阳能发电了。”当地农民罗雨指着身后的太阳能光板告诉记者,这些土地都是农民手中的零散土地,也并非高产良田,由企业扭转后用于太阳能发电,农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土地上工作挣一份工资。

  同一片土地,农民能得两份收入吗?记者带着疑问询问当地老乡,原来,这个村子里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很多老人无力耕种田地,反而使其荒废。有的土地因曾经的过度耕种,导致粮食减产,农民收入不佳。诸多因素下,很多农民渴望扭转手中的零散土地。而此时,河南某企业结合当地地势,设计太阳能发电产业园,从农民手中以每亩每年1200元的租金扭转了这些零散土地,建设太阳能光板,并将园区发的电卖给国家电网,而该项目也是国家正在鼓励的清洁能源开发和应用项目。据了解,仅这片约500亩的土地上,平均日产电能约10万度左右。

  “拿着土地扭转租金,我们还可以在园区内找工作。”罗雨告诉记者,在这些太阳能光板下,还建设了很多温室,里面种植了蘑菇等喜阴的菌类作物。农业生产当然少不了农民,扭转了土地的农民可以在产业园内从事种植菌类作物的工作,挣工资,每月约一千多元钱。

  可见,“同一片土地,农民能得两份收入”的说法不仅并非虚言,还算得上整合资源,创新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典范。而农民增收是他们幸福生活的起点。记者看到,在扶沟县的这个小村子里,2018年有数十户农民翻修了房子,低矮的老房子变身小洋楼;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与节日里喜庆祥和气氛遥相呼应,正如家家户户门前点起的大红灯笼一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也过得红红火火。

  事实上,在进入河南境内后,记者就发现,这片土地上的能源采集方式已经出现了更多多元化。巨大的风车出现在平原天地之间,这是最近两年才挺立起来的庞然大物,人们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是环保意识增强的体现。不管是太阳能发电,还是风能发电,清洁能源的广泛采集与应用,也展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坐标:安徽省六安市
在老家过了个文明年
  安徽省六安市地处江淮,距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记者的公婆就住在这座城市。往年,记者对这里的春节印象是屋里比外头冷、三十儿的烟花炮竹声儿大、火车站简陋。没想到,今年回六安过年,记者发现这里有了变化。

  今年回乡之前,记者已经看到六安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开通启用的消息。在记者的印象中,六安火车站的候车室很小,出了站台没多远就走出了火车站。而且火车站附近的公交车车站狭窄,下火车的人多起来,都能站到马路上等公交车。没想到今年火车一到站,记者就感受到了六安火车站的新貌。候车大厅的面积明显增加了,有上下两层,两层之间设有双向滚梯。火车站门口设置了多条公交车线路,形成占地宽敞的公交交通枢纽。公交站呈横向排列,每一道都设有站牌,想去哪里一看站牌就知道乘坐哪路公交车。

  在回程时,记者还发现,六安火车站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火车站入站口有数台实名制核验闸机,当乘客将身份证放置在固定区域,闸机通过小屏幕识别乘客相貌,自动开启闸门。记者故意把头偏向一边,不在小屏幕的覆盖范围时,闸机显示识别失败,不肯开门,原来这机器还真的认人呢!

  原以为离开北京,过年的时候能看到烟花、听到鞭炮声。可是记者一走进小区就看到一幅大红色的条幅挂在小区内的凉亭上。条幅上写“不放烟花炮竹,做文明六安人”。爱人的姐姐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六安城区93平方公里的禁放区域内,任何时间都禁放烟花爆竹,“现在大街小巷都有禁放的宣传语,还有禁放区域示意图,咱家就在禁放区内。”姐姐说。

  记者查阅网上的信息了解到,在禁放区域内,小呲花、擦炮、二踢脚、冲天炮等等同样禁止燃放、售卖,如被发现,将受到处罚,若是未成年人燃放,则追究其监护人责任。

  大年三十,小区里果然静悄悄的,没有了往年的鞭炮噪音。除了观看晚会,家里人组织了小型的“春晚”,从记者五岁的女儿到年逾七旬的老公公都展示了各自的才艺,这个年没有烟花,依然过得热热闹闹的。

  比起北京的冬天,六安冬天的户外温度并不算低。然而,因为没有集中供暖,每年来这里过年,记者都感到屋里湿冷湿冷的。人在房间里坐着,羽绒服都不敢脱。

  可是今年,记者刚一进屋就感到暖意融融。“家里装了燃气炉,每个房间都有暖气片,你看现在没设置到最高温度,屋里就很暖和了。这功能和你们北方的集中供暖效果差不多。”婆婆告诉我,“最大的不同就是,过年前你公公专门去燃气站买了燃气,怕过年的时候突然断了气冻着你们。”

  姐姐告诉记者,现在燃气炉是本地市民的装修标配,“有了这个设备,我们也算有供暖了。”

  六安人重视春节,每年过年时,街上的各类营业场所都是关门停业状态,老板们都要回家过年不开张。家里缺个盐、少个酱可就麻烦了。每年年前,准备各种食物,真是累死家里的主妇。记得有一年过年,记者一到家就看见,阳台的晾衣杆上挂着各种咸货、腊肉,地上还铺着几个锅,满满当当地放着刚炸出来的鸳鸯丸子、金黄色的蛋饺。

  可是,这两年不少大型连锁超市也逐渐落户六安。记者发现今年家里的食物储备明显少多了。“虽然门口的小超市都关了,可是大超市过年期间都营业,没必要准备太多,咱现吃现做,都吃新鲜的。要不,过完年你们一走,我们老两口光打扫剩饭了。”婆婆打趣说。

  这个年,过的真是不一样。

  □本报记者 李婧 文/摄

坐标:河南省安阳市林州
小县城过年休闲娱乐花样多
  今年回老家时,记者从安阳下了火车,坐大巴车回林州。早就听说安林高速通车了,想到终于可以跟着大巴车走一趟,心里很是兴奋。车上同行的都是回林州的,有在外打工的中年妇女,有在外读大学的学子,还有跟记者一样在外地工作的人员,一路上乡音浓厚。上了高速,车开得平稳,时值晚上,高速两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长方形的灯柱,发出柔和的光,随着车的疾驰,两边的灯柱明亮着向后闪去,漂亮极了。

  下了高速,进入县城,前几年不平的道路早已被宽阔崭新的柏油马路取代,两旁的绿化带里植物被修得齐齐整整,明亮的路灯把街道点缀得分外柔和。县城新开了几家大型商场,可以购物、看电影、唱歌,还有游乐场、餐厅等等,路上行人如织,脸上都挂着欢愉的笑容。

  走进村子里,记者发现家家户户的二层小楼外墙都被粉刷成了白色,在靠近街道的白色外墙上,画上了优美的宣传画,有赞美家乡的,有宣传文明、孝道的,家门口对面开了两家超市,生意红红火火。此外,村子里的两旁新开了很多店铺,有休闲减肥中心,有古筝、古琴艺术培训班,有打字复印、餐馆,还有几家快递中心。年前记者从网上给父母买了年货,两天就邮寄到了家门口的快递中心,父母一出门就把快递取了,比去超市购物还省劲儿。

  过年一大家人聚在一起,说不上来的热闹。在拜年之余,在街道闲逛,走了一路,发现了三四个写着“公共厕所”的牌子,循着牌子望过去,崭新的公共厕所在路边矗立,不像以往那种很远就闻到了臭味。除了有了公共厕所,记者发现林州县城新多了几家影城,新多了几家装潢大气唱歌的地方,养生足道、游乐场,餐厅等,也是眼花缭乱。

  “咱们有功夫了去新开的养生足道那里体验体验吧。”家门口一个老同学星星笑着对记者说。老同学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当地一家幼儿园当园长,老公是大车司机,今年刚买了车,坐着她的车一起去了附近一家养生足道,古色古香的中式装修非常雅致,里面的女技师手法精到,一个小时下来,一天的疲乏很快就消失了。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平时工作老坐着,有时间了,就和姐妹们来做个足疗,全身按摩什么的,一起聊聊工作、聊聊家长里短,看看电影……这一趟下来,浑身轻松,第二天工作起来,精神状态好多了。我现在可注重养生了,每天晚上睡前都会泡泡脚,还会按时间睡美容觉。”星星感慨地说。

  记者有时间的时候在县城闲逛,发现休闲足道中心开了五六家,而集服装、餐饮、影城、唱歌、游乐场等多元化商业内容于一体的大型商场也新开了几家,里面行人众多,不得不感慨:县城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了。

  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另一个明证是村子里有车的人家越来越多,大部分像老同学星星一样,开车上班,周末的时候一家人开车去周围的山上转转。

  “我和我老公商量了下,准备年底的时候出国旅游一圈!现在正在攒钱!”星星兴奋地对记者说。

  自从记者2006年到京求学,如今离乡已经13年。这13年里,每次春节回林州,都能感受到家乡一点一点的变化,那种最综合的感受是村子里的房子越盖越好,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路上的车越来越多、行人穿的衣服越来越时尚、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城市在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文/摄

坐标:海淀区非遗保护中心(北馆)
市民更乐意为文化消费买单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的舞台重新焕发活力,一直是非遗保护传承中的重要课题。

  这个春节,面向公众开放的“非遗文化展览体验”在海淀区非遗保护中心(北馆)举办。这也是海淀京西文化游园会的第二年,已经成为市民过大年、感受非遗文化的好去处。本次活动中,非遗展示不再是单一的元素,而是与写春联、送福字、拍摄全家福、观宫灯、做宫灯、挂宫灯祈福、名师名校文化大讲堂、非遗文化展览体验、非遗文化表演等文化元素结合,探寻全新的“非遗”传承方式。

  2月5日,劳动午报记者走进海淀区非遗保护中心(北馆),一进门便是开阔的大厅,宽敞的走廊,一间间敞亮的工作室,室内一张张大长条操作桌。每一间展室的门楣上都悬挂着统一风格的匾额,有展示雕漆技艺的“文氏剔红”,展示竹纸制作技艺的“竹月斋古法造纸”,还有定兴京绣、张家口面塑、汉砖拓印、杨柳青年画剪纸等。

  市民可亲自上场体验传统宫灯制作、鸟虫篆书写、京绣、汉砖拓印、彩塑京剧脸谱、剪纸、烙画、毛猴制作、鬃人、陶艺、风筝制作、秸秆扎刻、糖画、景泰蓝制作等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就站在身边手把手教。有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大师工作室里,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一刀刀雕刻。“想不到烙画能让我们家小子坐这么半天!”孩子家长惊讶不已。

  作为传统工艺,金镶玉的创作非常不易,花费的时间也长,以在玉镯上镶嵌为例,最起码要花费10个工作日的时间才能完成。“对于我来说,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把父辈们对技艺坚守的精神传承下去。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重视‘工’的作用,用作品诠释工匠精神。此外,在与市场的对接上,现阶段我们已经在把金镶玉制作技艺与饰品等方面融合。在保留过去传统工艺的同时,走向民间、走向生活。但对于艺术品的推广来说,生产力是很重要的,金镶玉镶嵌花费的时间较长,如何形成规模化生产线、如何减少成本、如何创新是当前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金镶玉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杨园告诉记者。

  执行馆长刘志强介绍,海淀区非遗保护中心(北馆)是本市最大的非遗体验展览中心,本次活动共有30个非遗项目,包括10个海淀区非遗项目、5个河北省廊坊市非遗项目、5个河北省张家口市非遗项目、5个天津市非遗项目、5个大运河及西山文化带沿线项目,所有展示项目均免费开放。首批开设15个大师工作室,由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市民毛猴、汉砖拓印、活字印刷、京绣、编结技艺等非遗制作技艺。

  要问为什么把大师工作室布置成教室的样子?刘志强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成立时候的初衷,是想通过非遗体验活动,借教育来提升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非遗产生兴趣,从而传承非遗。

  此外,刘馆长还透露,从开办至今,两年的时间里,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自掏腰包主动来体验非遗制作,文化消费悄然增多。“这种愿意为文化买单的变化,不可不说是一种进步。”

  据了解,“非遗文化展览体验”是由北京稻香湖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海淀区非遗保护中心(北馆)承办的“第二届京西文化游园会”的其中一项,于2月5日至9日、19日共举办6天,旨在丰富首都市民传统节日文化生活,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白莹 文/摄

坐标:四川
巴蜀大地:处处新变化 习习文明风
  今年春节,劳动午报记者返乡,走亲访友,先后到重庆市,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富顺县,南充市南部县、仪陇县等地。几年不回,巴蜀大地又有了新变化。这不,今年这次回家记者就有好几个新发现。

  第一个发现:洪崖洞成网红。重庆是记者父母的常住地方,前几年父母在北京过年,记者有几年没有回重庆。今年返乡,记者的第一站是重庆,发现当地洪崖洞已经成网红景区。洪崖洞地处嘉陵江边,紧靠解放碑,当年朝天门码头和解放碑是必逛之地,洪崖洞并没有多大名气,如今解放碑旁边的洪崖洞成了网友打卡圣地。洪崖洞夜景非常美,远远望去,一片灯火辉煌,颇有童话世界的感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带火了洪崖洞。

  第二个发现:小镇有了步行街。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是记者返乡的第二站,没有想到,这里竟然也有了步行街。行走在小镇的步行街上,记者感受到满满的现代风格。这条步行街名叫金牛广场,已经建成好几年,但记者是第一次返乡看见。步行街上还建成了现代化的酒店。牛佛是沱江边的千年古镇,豆花饭、蒸笼、羊肉汤是当地人最爱的早餐,烘肘是当地的特产。小镇有了步行街后,吸引了大量百姓逛街。春节期间,晚上12点步行街还人声鼎沸,好一片热闹景象。

  第三个发现:自贡灯会已举办25届。自贡灯会早已享有盛名,造型各异的灯,发出各种光彩,把节日气氛烘托得非常好。自贡彩灯公园是记者返乡的第三站。小时候的记忆依稀记得,但如今自贡灯会也成了自贡人过节的一个传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热闹程度赛过庙会。以灯为媒,自贡将灯会打造成了一张名片。

  第四个发现:现在不流行发压岁钱了。这是记者在富顺县庙坝镇走亲访友时的新发现。原来,近年国家推行二胎政策,各家普遍都有两个孩子,如果每个孩子都给压岁钱,家长压岁钱支出就得翻倍,这对百姓来说是一个沉重负担,因此亲友间形成一种默契,压岁钱就都免了。

  第五个发现:自觉交通成乡村的新风气。今年春节,记者在四川自驾,走的路有高速路、国道、省道、乡道,更有村道,其中村道驾驶最难,道路非常窄,很多村道仅容一辆汽车通过。两车相遇时,如何安全通行就成了考验。往往一方主动停车避让另外一方先行。一旦拥堵了,虽然没有交警指挥,但大家还是会自主安全错车。“让速不让道。”这是老司机的经验,可在村道上,是“让速又错道”,形成自觉交通的新风气。

  第六个发现:小县城有了双向六车道。四川南充市南部县新建了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公路,这是记者在走访南部县亲戚时发现的。几年前,记者经过南部县时,路面是坑坑洼洼,一路颠簸,一段3公里的路,要开二十多分钟。如今,一条平坦的双向六车道公路已经建成,3公里的路只需要几分钟就通过了。沿途也进行了美化。

  第七个发现:游人热游朱德故里。记者返乡的最后一站是四川仪陇县,仪陇县是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的故里。自驾至仪陇县时,记者看到,彩旗飘飘,路面干净整洁。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游人热游朱德故里,几天时间就有六七万人在此旅游。

  □本报记者 马超 文/摄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