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北京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议事厅”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2019-01-09


 
  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首都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治理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大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治理力量,改进治理方式,取得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3177个城市社区建立议事厅
  为打破过去社区建设都由“政府说了算”的固有模式,使居民“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北京市推进实施《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方式,普遍设立“社区议事厅”,让居民通过议事协商的方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进一步强化居民自治。截至目前,全市3177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议事厅,农村社区覆盖率超过了70%,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议事和参与平台。
  2009年以前,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350平方米达标率不足20%,成为困扰全市社区治理的“瓶颈”问题。2009年,全市启动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的社区用房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和锅炉房改造、利用人防设施等多种方式,分三批支持1022个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规范化建设项目。各区也加大统筹和建设力度。目前,全市3000多个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办公和服务用房350平方米建设标准。
  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应发工资达到10万元
  近年来,通过实施“大学生社工计划”、培育社工事务所、购买社工岗位、落实“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等措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专业素质和能力大幅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6万多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达2.7万余人,持证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8.2%,居全国前列。目前,全市3.5万名社区工作者中,平均年龄39.3岁,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北京市先后五次大规模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水平,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的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工资总体待遇平均水平由不低于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0%提高到100%。调整后,社区工作者年人均应发工资达到10万元,月人均应发工资增长约3000元。另外,北京市同步印发《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从职业定位、发展空间、权益保障等方面完善制度。
  实名注册志愿者数突破426.7万
  北京市着力完善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制度,制定实施《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试点开展“时间转赠”等激励回馈机制,建立“志愿服务时间转赠”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数突破426.7万,注册志愿者团体7.4万多个,志愿服务工时累计3亿多小时。另外,69.2万名在职党员和79995名团员青年回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一些有特色、有实效、反响好的志愿服务项目活动。
  社区盖章证明事项减少至4项
  北京市2016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对原有的322项社区工作事项进行归类、合并、梳理,列出了依法履职、依法协助履职和各类取消项目等5份工作清单。其中,社区依法履职事项23类,依法协助工作事项28类,日常出具证明事项15项,取消社区评比达标项目25项,取消社区工作机构27个。目前,已经起草完成《关于贯彻落实“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深化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规范清理力度,社区盖章证明事项由15项减少到4项,社区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本报记者 盛丽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