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园会外围地下综合管廊整体调试 预计今年2月所有市政管线完成入地
深冬时节,在延庆新城百康路与延康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西北角,几棵树木的掩映中有一个未来仅供检修人员进出的通道。拾级而下,幽深的地下通道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世园会外围地下综合管廊土建工程。随着燃气、再生水、电力等多种市政管线陆续安装就位,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总承包二部承建世园会外围地下综合管廊土建工程即将建成,去年年底达到整体调试条件。
据项目经理刘勇介绍,工程是服务于世园会各市政管线干线的输送通道,构建世园会及延庆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联系。来到地下7米多深的综合管廊的综合舱,狭长的管廊两侧,左手边是给水管线,墙面上预留的空间未来将布设通信管线;右手边几位工人正在焊接粗壮的再生水水管。管廊另一侧是电力舱,两侧墙面预留了敷设电缆的支架,顶部是一排红色的消防设备。
“各市政部门正在陆续安装设备和管线,预计年底设备安装完毕,就能达到管廊整体调试的条件。”刘勇介绍,土建工程在去年9月末已完工,预计到今年2月,所有相关市政管线都将完成入地。眼下,世园会园区工地内的树木,已享受到来自管廊传输的自来水灌溉,部分供水和燃气管线近日也将投用。
项目总工程师杨硕介绍,世园会外管廊长3.7公里,长达2.5公里的百康路规划综合管廊采用三舱形式,分为天然气舱、综合舱、电力舱;1.2公里长的延康路规划综合管廊则采用双舱,分为天然气舱和综合舱。
世园会外管廊施工过程中,市政路桥总承包二部世园会外管廊项目部攻克了不少的难题。全线基坑深度均超过5米,属于深基坑施工,由于延庆区地下水位高,全线采用12米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施工。而对于不同地质情况的钢板桩施工,是本工程的一大重难点。
该工程历经冬季施工和雨季施工,延庆区冬季气温比城区低5到10℃,夜间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项目采用了暖棚法施工,给所有混凝土搭建了温室,通热风,让混凝土结构养护正常进行。今年雨季降水丰富,项目部充分做好防汛、排水措施,把降雨对施工影响降到最低。
据了解,北京世园会围栏区内,也就是游客需要购票入内区域,建设了总长度3.34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采用三舱结构,安排热力、燃气、给水、再生水、电力、电信等入廊,沿园区南路等6条主要道路设置,并与周边地下管线连通配套。
管廊也十分智能。地下管线如突发异常,几秒钟内园区监控中心便能收集到相关数据并发出警报,同时迅速锁定位置。维修工人能从入口进入地下管廊作业,彻底告别以往挖开路面、断路施工的抢修方法。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