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河长来了,这里的河流变了样

2018-11-02 来源:劳动午报

  碧波盈盈,岸柳青青,欢歌笑语,四时皆宜。这样的美景,谁不喜欢?谁不向往?在首都北京,这样的美景即将在全市范围化为现实。2015年初,北京市在海淀区与门头沟区率先试水“河长制”。2016年6月,全市全面推开“河长制”。2017年,“升级版河长制”发布,由此河长制由三级变成四级,全市5900多名各级河长全部走马上任,将北京市市域内所有的河流湖泊水库全面监管起来,他们每天奔忙在河边坝上,悉心地守护着自己的河湖。这几年来,河长们当得怎么样?哪里的河湖大变样了?午报记者带着大家一起去实地看看——

丁章春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河长(永定河、北运河)
河边“烧烤中心” 变身“口袋公园”

  “乌烟瘴气的烧烤摊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景色怡人的小公园,不少村民都说,‘没想到’。”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党委书记、总河长丁章春说。

  “妙峰山镇从2017年4月份开始实施河长制。当时,上级还没有具体安排,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做。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做到了前头,但也都是探索性的。”丁章春说,“我们理解,河长制的核心就是管水的属地责任。为了将河长制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三有’工作,就是有队伍、有机制、有职责。”

  妙峰山镇镇域内有永定河、北运河两个流域,总流经长度48公里左右。其中,永定河流域包括一河两沟,总流经长度47.8公里。因为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这里成了门头沟区有名的“烧烤中心”。“最多的时候,大概有二十五六个摊位,300余个点位。一到节假日或者暑期,很多市民就会聚集到这里烧烤。竹签、肥肉随意乱扔,烧烤烟能绵延几公里,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妙峰山镇河长制办公室主任高珊介绍。

  2017年,妙峰山镇河长制办公室联合镇、村两级的相关科室,对这些烧烤摊位进行整治。与此同时,还对北垦河道进行整治,将有碍河道行洪的私搭乱建进行彻底清理。今年,妙峰山镇河长制工作再次升级,进行了“清河行动”,6月份,对一个建设在永定河边的大型旅游度假村进行了拆除。

  该度假村已经经营了十五六年,是门头沟区最大的度假村,在整个北京的知名度也比较高。度假村里面有餐饮、住宿、水上娱乐,还可以进行草坪婚礼。高珊说,经营这么多年,老板和员工对这里都非常有感情。度假村要被拆除,老板虽然非常不舍,但是通过反复做工作,讲政策、讲道理,老板也对现在的要求表示了理解。

  其实,工作中,妙峰山镇河长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们不仅要有口才,能做思想工作,还要有策略,能“蹲点”,能“潜伏”。“我们收到举报,有人趁着黑夜,开着大车在河边倾倒建筑垃圾。但等我们到了,大车已经跑了。我们想,既然他们倒过一次,就会倒第二次,所以再接到举报的时候,我们提前安排一队人马在事发地点附近潜伏观察,等倾倒垃圾的大车来了,在通知行动队上前拦截。”高珊说。

  整治环境的同时,妙峰山镇也没有忘记提升,清除“烧烤摊位”之后,他们就建起了“口袋公园”,种上了漂亮的花草。“呛人的烧烤烟没有了,交通状况也好多了,脏乱差的环境一去不复返了。这小公园一建,不光是环境美了,我们的心情都不一样了。现在,这河边成了我们遛弯健身的地方。“妙峰山镇的村民激动地说。

  妙峰山镇还实施了智能水表试点项目,村庄生活用水显著降低,节水效果明显。启动了9个村15个污水站项目,启动了7个村27公里的污水管网项目,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河长制落实力度,努力实现全镇域水美岸绿的河长制良好工作成效。”丁章春说。

  □本报记者 陈曦

王丽欣 丰台区右安门街道社区河长(凉水河、护城河)
沿河走133多公里 只为河清岸绿
  “护好河,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是责任,更是义务!”丰台右安门街道社区级河长王丽欣感慨地对记者说。

  右安门街道玉林西里社区管护的河道南临凉水河北岸940米,西邻凉水河泄洪渠800米,北至护城河380米,全程2.08公里,所谓三面环水。由于地域特点,三条河如何管理、如何加强巡查,是摆在右安门街道玉林西里社区党委书记王丽欣面前的主要问题。作为社区党委书记,也是三条河的河长,王丽欣深感责任重大。

  王丽欣说,根据《右安门街道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相关规定,他们社区按照所管辖河道长度,周边环境状况等实际情况,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以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为单元,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并成立玉林西里社区“当班河长”志愿巡河服务队,队员主要以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为主要构成人员,并特邀北京凉水河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担任指导员,以“三查、三清、三治、三管”为工作重点,对社区志愿者队员进行定期培训。

  “不能让污水流进凉水河,你们看看该怎么办?”这是社区志愿者队员王文金在日常巡河时发现,位于辽金城垣博物馆西侧50米河道雨水排放口内有少量污水直排进凉水河,使排水口附近近20平方米的面积水流成深灰色,并形成一条深灰色水带顺着水流一直向西流。听到王老师的描述,王丽欣邀请凉水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及时到现场勘察情况。到现场发现是有少量居民日常污水混入雨水排放口后造成了二次污染。在专业人员判断后,为了尽快解决污水排放问题,王丽欣第一时间上报街道。

  次日,右安门街道城管科、凉水河管理处、北京排水集团、物业公司、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沿着管线走向分别从三个方向延伸寻找。最后发现,位于玉林里61号楼向东50米一处污水管线由于年久失修自然塌陷,造成污水排放不畅,汇入位于D楼四单元门前破损的雨水管线,进而进入雨水井内造成雨污混流,并直排到凉水河道。

  “绝对不能让污水再次入河!本着这个宗旨,我们社区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尽快将破损的雨水管线进行修复,凉水河再次回归了以往的清澈。”王丽欣自豪地说。截止到现在,社区志愿者、居民、辖区单位工作人员日常反馈和反映的问题共计分为3大项(流浪乞讨,河内乱扔杂物,河内洗衣、洗澡)60余件。而王丽欣这个河长,已经沿河走了133.12多公里。

  据社区居民所讲,凉水河在40年前是一条“臭河”——平常过桥都要掩鼻,赶上下雨就不用说了,“臭河”的水能流到平房居民家中,大家苦不堪言。经历了40年的变化,从前人们眼中的“臭河”现在变成了“河水清澈、两岸柳树成荫”的凉水河,每每看到或听到居民口中讲出的“幸福感”三个字,王丽欣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欣慰。

  □本报记者 余翠平

姜建莉 朝阳区坝河夏家园段河长(坝河)
带领“蓝马甲”“红袖标”一起治河

  坝河作为温榆河的支流,被太阳宫乡的人民称为“母亲河”,自本市全面实行“河长制”以来,从居民漠不关心,到积极参与,从管理单方到各方联动,如今的坝河大变样,河水清了,河岸干净了,以往快速通过的河边成了居民休闲的新场所……

  坝河一共有12位河长,现任太阳宫地区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姜建莉是其中一位,从太阳宫中路到太阳宫北街,中间1公里的夏家园河段正是姜建莉的负责范围。1公里的河段,蒋建莉担任河长以来,成为了这里最常见的身影。“责任赋予了我,我就要主动作为、率先垂范。”姜建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河道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水资源管理、河湖岸线管理等方面,发挥“前沿哨”和“桥头堡”作用,努力打造坝河水清岸绿的夏家园样板。

  河长制是一项全新制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河长这个新角色、这项新任务,姜建莉不但认真尽责河长制的各项规定要求,还“私人订制”了一份夏家园专属的河长工作方案。她结合社区工作实际、河段区域特点,在广泛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与“两委”成员一道共同研究制定了《河长制工作方案》,亲自挂帅成立了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确保河长制统得住抓得牢。 她还把沿河主要社会单位负责人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要求和任务分工,在组织层面保障了河道治理的共商共治。为解决河道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问题,她在社区志愿者中专门遴选配备了68名专职、100名兼职护河志愿者,构筑出稳固的一线防护力量。

  机制、载体、平台……为了强化执行力和落实力,姜建莉总结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规定专兼职护河志愿者依据9类任务每日进行巡查巡护,并记录好巡河日志;要求领导小组负责人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实行全程纪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讲评通报;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小区物业负责人每半月沿河施行走动式集体办公,发现问题现场会商。此外,她还把河长制工作纳入到每周五“环境清扫日”、“党员双报到”、环境标杆乡建设等大项任务中,通过一道部署落实,做到了融合渗透、相得益彰。

  “ 落实河长制需要全民参与、全员参加、全程发动。以前,居民对河道治理漠不关心,环境不好躲着走就是了。”为了让河长制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姜建莉就利用社区各种宣传资源,采取悬挂条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推行“河长制”。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与朝师附小的普法共建作用,通过在学校开展“保护河道我先行,小手拉大手”清理河道垃圾实践等活动,教导广大师生成为河道保护和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宣传员、示范员和监督员,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让河长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营造出浓厚的水资源保护氛围,激励和调动更多的居民群众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自己的“母亲河”。

  如今,社区居民成了河道环境治理的主力军,“蓝马甲”、“红袖标”、“红领巾”成了河边亮丽的风景。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王阿姨说,“以前这坝河的水质很差,到了夏天臭味四散,蝇虫成群,行人根本无法靠近。自从河道有了河长,水面和河道周围的垃圾被清理干净,难闻的味道没有了,那些苍蝇蚊虫也都不见了。现在,吃过饭我们都喜欢来这河边散步遛弯,看到生活环境变好了,大家伙都特高兴。”而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也感受到保护河道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以前都不爱到河边来,水臭还有蚊子,你看现在河里都有小鱼了……”

  □本报记者 孙艳 文/摄

李兵 顺义区光明街道裕龙三区社区级河长(潮白河)
志愿护河让潮白河文化“星”火相传

  在顺义区潮白河边,经常能看到穿着红马甲、佩戴红袖标的人员,正在清理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他们有一个光荣的名字——星火志愿护河队。

  三年前,星火志愿护河队由裕龙三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潮白河顺义城区段河长李兵发起成立,如今它已发挥出燎原之势,队员已发展到98人,形成了潮白河顺义段河水治理的志愿服务新机制。

  2015年4月,李兵刚刚到裕龙三区上任,就接过了河长的职责,她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了潮白河的治理问题。“裕龙三区与潮白河只有一路之隔,社区居民享受着母亲河慈爱的同时,近几年潮白河也在经历着人为破坏,向河道内排污、抛掷垃圾、违禁下河游泳、垂钓等不文明行为。”为了号召广大居民投入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唤醒大家保护潮白河生态文明的意识,李兵心里暗下决心,成立一支护河队伍势在必行!

  李兵的提议,得到了原顺义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书田等多名老干部的支持和帮助,又获得了水务局、潮白河管理处、潮白河管理段等多家部门的认可和支持,通过召开党员会招募队员,制定《护河队项目方案》《倡议书》《护河队员工作制度》《护河队员工作职责》……历时三个月时间,最终于2015年7月在潮白河畔举行了裕龙三社区星火志愿护河队启动仪式。

  以“党员+团员+其他居民”的模式,河队划分为14个行动组,护河队员统一配备红马甲、红袖标,分队组、分班次、分路线常态化巡逻,巡视区域北至东大桥,南到彩虹桥。队员们无论严寒酷暑,放弃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常态化巡视护河行动中。

  三年来,护河队在巡河中共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有效制止和劝阻各种不文明行为130多人次,其中劝阻临水游走的老人80多人次,劝阻河畔戏水儿童38人次,劝阻水边钓鱼者140多起,劝阻乱扔垃圾的120余起;共接待居民来访16人次,针对反映问题做详细记录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此外,在学雷锋日、劳动节、党日等节点,李兵还会策划和组织护河队进行集中清理活动。

  为更好地将潮白河文化星火相传,传承无私奉献的护河精神,李兵多次协调,联合裕龙小学、俸伯二小、裕龙双语幼儿园、南彩二小、马坡二小、顺义一中附属小学开展了“潮白知识”讲座进校园,护河事迹进校园,“我爱母亲河——大手拉小手共护母亲河”等一系列活动。李兵还筹划将护河队活动基地、巡查河段打造成学生校外活动的第二课堂,让孩子们体验护河,接受教育。

  为深入挖掘潮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李兵号召下成立了“裕龙三区潮白文化编纂小组”,由社区8名老干部、老党员构成。目前已编写《潮白河古史今篇》《潮白河美丽的传说》两本册子,并计划制作成展板,向群众推进广泛宣传。

  四季春风拂顺义,一汪净水向南流。在李兵的带领下,星火志愿护河队已经成为顺义区志愿队伍中的一个品牌,掀起了党员群众志愿护河的热潮,潮白河成为群众共同维护的美好家园。志愿护河队的星星之火,正在让潮白河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本报记者 张江艳

何立军 密云区石城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河长(白河、蛇鱼川河)
带领老百姓在保水基础上求发展

  “经过整治和动员全民保水,我们镇域内的河流及水库沿线,已经几乎看不到烧烤、漂流等侵水活动了。”密云区石城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河长何立军对于过去一年多区域内的保水工作信心满满,她骄傲于为保密云水库这盆净水,全镇400余名保水员奋战在河流旁、水库边,不仅保水意识深入百姓心中,更带领老百姓创新发展道路,在保水的基础上,发展绿色、高端旅游产品,寻求致富之路。

  据了解,石城镇共有9条河道,全程118公里,镇域内水流全部涌向密云水库,保水任务之艰巨,让身为总河长的何立军也倍感压力。“刚刚开始开展流域环境整治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跟保水队员们一起在河道边巡查,亲自劝离侵水人员。”何立军告诉记者,2017年7月到10月期间,为落实上级保水政策,何立军带队清除辖区内河道两侧民俗户涉及漂流、烧烤等污染行为,并劝离在河边游玩嬉戏的游客,最大限度避免污染水源。

  “我们石城镇地处水库上游,众多河流穿境而过,自然环境优美,备受游客喜爱,但为了保水,发展涉水项目的民俗户,必须做出让步和牺牲。”何立军介绍,河道整治过程中,面对老百姓的困惑和不理解,她积极协调,努力沟通,苦口婆心地引导河道两侧村落的民俗户另辟发展之路,把保水当作第一政治任务来完成。

  2017年的夏季异常炎热,石城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两位总河长、14名村级河长,外加由镇党政副职以上领导任职的10名河长助理,都坚守在保水第一线。“整治决心大,力度大,也让我们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何立军告诉记者,现在,镇域内的所有河道几乎看不到侵水活动,往年让人头疼的游客残留垃圾,也没了踪影,“还山间河道更多绿,不仅成就我们更加优质的生态资源,更将造福子孙后代。”何立军说。

  没错,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保水成效,让河长工作硕果累累,但为保水,放弃原有旅游项目的民俗户又何去何从?“我们鼓励因保水禁种退养的农户和清除烧烤、漂流旅游项目的民俗户,积极加入保水队伍,成为一名保水员。”何立军说,保水员每月1500元的经济收入,也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老百姓的经济损失。据悉,石城镇400人的保水员队伍,不仅肩负保水职责,同时在兼顾护林、保洁、治安管理等多项职能,在辖区网格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近两年的保水工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城镇的旅游发展和老百姓的收入,但何立军称之为“阵痛”,“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保水这件事,保护了自然环境,就是成就了我们的生态资源,是另外一种财富。”何立军告诉记者,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的经济收入,区、镇两级政府不断引进高端资源,在提档现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环保特色旅游项目,鼓励老百姓发展精品民宿等高端旅游产品。

  就拿石城镇捧河岩村来说,取缔了河道两侧的烧烤、漂流等旅游项目,如今干净整洁的河道旁建起了观景栈道,二道河子流域旁建立了骑行步道,将成为游客观景、骑行、健身的好去处。

  此外,两级政府还通过政策扶持、经济鼓励等方式,大力度带动地区旅游产业升级,创新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何立军坚信,保水所带来的“阵痛”很快将会过去,未来,石城镇的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还将在稳步提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本报记者 王路曼

苏贵启 平谷区大辛寨村河长(洳河)
一年将垃圾遍布的脏河变成绿丝带

  燕山下,洳河旁,有一群美丽的河长。他们迎朝阳踏余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平谷区的每一条河流;他们尽职尽责,为保护这方水土,贡献着自己平凡又坚韧的力量。

  他,黑黝黝的皮肤,笑声爽朗,他是村级河长苏贵启。从去年6月开始,该村党支部书记苏贵启又多了一个称呼“村级河长”。

  洳河是泃河最大支流,位于平谷区西部。因水从山谷低洼处泥沼地流出,故名,曾称错河。洳河源于密云东邵渠镇银冶岭南麓,经太保庄南流入平谷域,进入刘家店镇,流过丫髻山东山脚下,南流过峪口镇胡家营,又略倾东南流至王辛庄镇许家务村北,与镇罗营石河相会。镇罗营石河属时令河,为洳河另一源头,发源于平谷北部山区镇罗营长城外的玻璃台和北水峪。穿过长城沿群山西行,至大华山镇东辛撞村曲流南下,沿途纳汇熊儿寨石河及群山沟谷泉涧水,经翟各庄出山南流,至许家务与洳河汇合,全长约30余千米。

  王辛庄镇大辛寨村洳河河段全长800米,地势低洼,常年有水,河面上有大量的漂浮物,河水颜色较为浑浊,河道两岸更是杂草丛生。

  实行河长制后,通过一系列的治理,现在的河面是漂浮物不见了,颜色清亮了,河套两侧的垃圾也没有了,原本垃圾遍布、水质浑浊的洳河段,摇身变成一条“绿丝带”。

  苏贵启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村河道进行集中整治,村里出资租借了一艘6米的大铁船用于清理河面漂浮物。为了确保安全和清理效果,苏贵启还亲临现场指挥。为确保治水长效化,苏贵启不但配备适合河面清洁的设备,还安排专门保洁员和巡查员,对全村进行河道保洁情况督查,将问题情况拍下并及时发到河道保洁监督群。为了提高治理力度,苏贵启还定期组织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到河道周边捡拾垃圾。

  作为河长,苏贵启深知,想要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源头其实在岸上。为了深入普及治水观念,他入户宣传河长制工作,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帮助转产有困难的养殖户解决出路,让养殖户们终于如期拆除了养殖棚。为了让工作流程更高效规范,苏贵启把遛弯的路线改为河边,每天早晚都会到河道两侧巡查一次,看看水面有没有漂浮物、检查布置下去的任务是否完成,回来及时记录河长制手册,将排查出的问题厘清分工责任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这些都成了他每日必修课。

  一年来的河长之路,历经艰辛也满怀干劲,在苏贵启的带领下,大辛寨村的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越来越多人发现,垃圾少了、水质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

  保洁员也切身感到河道的变化:“以前我出去捡垃圾每次要捡两三袋,现在捡一袋就够啦!”

  在平谷区,苏贵启只是众多河长中的一个缩影,自河长制工作落实以来,全区310名基层河长认真履职,默默奉献,用智慧和魄力改善着家乡的水环境,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他们的伟岸身影留在风雨中、留在骄阳下、留在严寒里;他们的足迹印在小河边、印在山涧中、更印在老百姓的心坎里。正是这群基层河长争朝夕、顶风雨,不忘初心、尽显本色的治水精神,才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宜人绿谷蓝图更加绚丽多彩,才让每一个平谷儿女的“美好生活”愿望更加触手可得。

  □本报记者 马超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