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开局良好 年内实施造林绿化23万亩

2018-11-02 作者:□本报记者 边磊 文/摄


 
  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北京市今年启动实施的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今年全市将实施造林绿化23万亩,目前在16个区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建设进度已近7成。
  未来五年 全市再增森林湿地面积100万亩
  经过多年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6.2平方米,基本形成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生态景观,但仍存在空间格局不完善、生态系统不够完整等不足。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生态建设目标任务,本市决定开展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总体规划,围绕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和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在生态系统建设上,重点解决不完整、不稳定的问题;在空间布局上,重点解决格局不完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在发展质量上,重点解决质量水平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问题。”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蔡宝军说。
  全市将通过疏解整治留白增绿,整合各类自然资源,形成以东郊森林湿地群、西部森林公园群、南部南中轴森林湿地群、北部奥林匹克森林湿地群等四大森林湿地组团和东西长安街、南北中轴线景观绿带为支撑;以一绿公园环、二绿郊野公园环和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以及贯穿市域的30余条重点通道和河流水系绿色廊道为骨架;以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冬奥会、永定河、大运河、“三山五园”、十八里店、南中轴等重点区域绿化为节点,形成大尺度森林湿地群落、高品质绿地公园组团、多景观田园村庄绿化为主体的绿化体系,基本解决园林绿化资源在规划、数量、功能等方面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未来5年,全市将新增森林绿地湿地面积100万亩,其中新增森林93.8万亩、湿地3.6万亩、绿地2.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6%,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16.6平方米。
  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 体现生态功能优先 
  面积超过300亩以上的区域,每100亩应设置1处鸟类等动物的食源、筑巢场所。这是《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中的内容。
  蔡宝军告诉记者,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治理,坚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草则草。同时,建设大尺度、互联互通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实现完整的生态功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将营造规模连片森林湿地,有机连接新造林与原有林,形成林成片、水相连的完整绿色空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此外,将突出城市森林理念,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性、生物多样性。强调适地适树,乔木为主,优先选择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等各类树种科学配置。植物配置上(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植物为主,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的混交方式,打造多层次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再搭配丰富的种植食源、蜜源植物,为动物提供取食、栖息场所。
2018年全市将增绿23万亩
  今年是全面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包括留白增绿、城市森林、公园绿地、平原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浅山台地坡耕地退耕还林等九大类工程,涉及全市16个区和首发集团、首农集团。
  今年的造林绿化工程加强了留白增绿和规划建绿,23万亩造林地块中有10.3万亩为拆迁腾退地,通过实施造林绿化,实现以绿治脏、以绿挤乱、以绿看地。同时,重点围绕城市副中心、新机场、冬奥会、世园会周边和联络线两侧实施大尺度森林湿地建设,在一、二道绿隔地区建设13处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的重要绿色节点。
  在百姓身边增绿方面,利用居住区周边、村庄周围拆迁腾退空间,建设了东城新中街、西城广阳谷、丰台嘉囿等城市森林和休闲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休闲游憩场所,为农民提供更多造林营林护林就业岗位和增收致富渠道。
  2018年,全市将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3万亩、改造提升6.8万亩。目前已经完成整地17.2万亩,栽植15.8万亩,占比68.9%,栽植各类乔木555万株、花灌木199万株。其中浅山区8.7万亩任务已完成7.9万亩,占比90.6%。“留白增绿”绿化建设788.07公顷,占全市总任务量1371.74公顷的57.45%。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