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朝阳主动承担东西城建筑垃圾处置任务 力争年处量达1000万吨

2018-09-21 作者:□本报记者 孙艳

 
  昨天起,西城区的建筑垃圾开始运往朝阳区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进行处置。记者从朝阳区获悉,今后,朝阳区孙河、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在处置朝阳区内建筑垃圾的同时,还将主动承担东、西城建筑垃圾的处置任务。
  在朝阳区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现场,记者看到,几辆装载着建筑垃圾的大型装卸车进进出出、建筑垃圾被不停地送进处置设备……这些被处理的建筑垃圾是刚从西城区运送过来的。“今天拉过来的两车,主要是西城区什刹海、西长安街两处违建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垃圾,约有30吨。”东坝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些建筑垃圾经过破碎、分选、筛分、处理等一系列工艺后,成块的建筑垃圾变成了粒径不等的骨料,而这些大小不一的骨料,可作为混凝土、筑路路基和透水砖生产的重要材料。
  这几年,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量建筑垃圾如何处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大挑战。2017年,朝阳区与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合作,依托国内领先技术,率先在朝阳区孙河、东坝两地试点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配套设施,目前均已投入实用,年处理总量可达140万吨。目前,已累计处置建筑垃圾30万吨。今后,除处置朝阳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它们还将承担起东、西城的建筑垃圾处置任务,服务首都核心区建设。
  目前,东坝、孙河这两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与已建成的十八里店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已形成三个临时设施相呼应的格局,建筑垃圾就近、快速处理,不外运,而高安屯建筑垃圾处置固定设施也已投入建设,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朝阳区创新引入的“临时设施+固定设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模式已基本形成,力争年底前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达1000万吨。
  朝阳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朝阳区在不断增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的同时,结合‘公园建设’等政府投资项目,加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推广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更好地服务首都建设。”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