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17台智能机器人入驻法援中心

2018-05-10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婧

 
  从今天起,市民到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及16个区法律援助中心就可以体验到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的服务了。市民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形式,向机器人咨询相关法律问题。机器人还能够基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进行裁判文书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诉讼案件证据采信率预估、预测案件结果并给出行动建议。
  昨天,在北京市司法局召开的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捐赠仪式上,记者看到了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这批小机器人外形靓丽,腰身纤细,头部和手臂都能转动。工作时,机器人头部的显示屏上会出现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起来“萌萌哒”。当工作人员扮演的咨询者说:“我经常被老公殴打,怎么办?”小机器人清晰地给予回复:“当你遭遇家暴时,应注意以下事项,最大程度减少伤害……”
  据了解,这17台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携手北京市司法局,向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及各区法律援助中心捐赠的。
  据研发单位介绍,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是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智能机器,“大脑”里已经汇集超过3万个日常法律问题、3000万份法院生效判决、超过500万字法律法规,涉及婚姻家庭、劳动人事、交通事故、知识产权、民间借贷、公司财税等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领域。智能法律援助机器人将在北京市各法律援助中心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机器人还支持手机终端,可提供24小时随时、随地、随身的法律服务。
  据悉,将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捐赠的智能机器人引入法律援助大厅是北京市司法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的其中一步。“12348”北京法网、“北京通”APP公共法律服务模块、北京掌上12348已经陆续上线服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36条线路全部开通,设置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将于年内建设完成80%,为本市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