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和谐劳动关系的“架桥人”——“北京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个人”的故事

2017-08-18 来源:劳动午报

  劳动关系,事关企业和职工共同的利益。因此,如何解决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协调好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而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与职工难免会发生劳动争议。每当此时,总会有一群人挺身而出,架起和谐劳动关系桥梁,化解纠纷。

  为了帮农民工讨回欠薪,他们忙碌在工地一线;为了及时、便捷解决劳动争议,他们的手机成了一个“流动的劳动争议调解室”;为了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劳动争议,他们积极参与起草相关政策……尽管工作的岗位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缔造和谐劳动关系。

陈洪祥:手机成为了移动 “劳动争议调解室”

德胜街道总工会主席陈洪祥。

  “我们街道建会企业的负责人我基本都认识。”8月10日,记者见到了德胜街道总工会主席陈洪祥。该街道现有建会企业3055家,会员2.2万余人。2011年,德胜街道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街道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短短几年,德胜街道实现了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全覆盖。

  “我们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规模以下企业中设立调解员。使职工在遇到劳动用工等方面的问题时,能够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自己的诉求。”陈洪祥说,除此之外,他的手机也是移动的“劳动争议调解室”。

  “我只相信工会主席!”去年,在外参加培训的陈洪祥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是名七旬老人,十分执着,一定要见到陈洪祥本人。老人是名会计师,被位于德胜街道的一家企业聘用,任财务总监,一干就是14年。后来,因企业更换老板,他无故被辞退,“春节前还在上班,春节后再去连座位都没有了。”老人因此愤愤不平,他的诉求很简单,企业向他道歉并赔偿他一元钱。

  “一开始企业非常不配合,给负责人和工会主席打电话,他们都不接。这种行为让老人更加气愤了。当时,他光汇报材料就写了厚厚一摞,并准备去上访。有一次,老人晚上8点多钟还给我打电话,一说就是一个多小时,我知道他其实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希望企业能就辞退他这件事给个说法。”陈洪祥一边耐心地安抚老人,一边以街道工会主席的身份积极与该企业接洽。

  “我是德胜街道总工会主席陈洪祥,你必须接听我的电话,因为你们的行为已经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电话打不通,陈洪祥就发短信。后来,企业负责人的态度出现了转变。最终,陈洪祥跟这家企业负责人通了电话,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滴滴……滴滴……采访中,陈洪祥的手机不时响起。在他的手机中企业QQ群有13个。“群里都是我们的建会企业负责人,一个群人数满了,就再建一个新的,不知不觉就建到13个了。我们的工会活动都是通过QQ群通知,以前工会搞活动,通知100家企业,也就有二三十家企业参加,现在通知100家企业就能来100家企业。”陈洪祥说,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近几年来,德胜街道总工会在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理顺情绪、温暖人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已经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德胜街道总工会连续多年开展了工会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答题的内容除了相关知识外,还包括职工对企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陈洪祥说。一次,一家企业的职工在答题时几乎都提到了企业存在安全隐患。就此,工会及时与安监部门联系,建议他们重点检查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限时整改。等第二年搞知识竞赛时,这家企业再没有职工反映相关问题了。“可见工会工作做好了,一样能解决大问题。”陈洪祥说道。

  □本报记者 张晶 文/摄

王宗福:手机铃声 就是行动命令
开发区劳动监察大队副大队长王宗福。

  采访王宗福时,他正在工地上处理一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情。这边还在处理中,他的手机铃声响起了……作为一名劳动监察员,已经工作了11年。在这11年间,他不仅有幸见证了开发区从偏僻的远郊,成长为首都实体经济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更庆幸自己亲身参与到了这些变化中,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认真履责,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指导企业依法用工,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王宗福所在的劳动监察大队有7名监察员,需要面对区内16000多家企业、20多万劳动者,每天的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每天带头走在办案一线。手机铃声就是命令,就是冲锋号。” 王宗福介绍,自打从事了劳动监察工作,他和队员们的手机从未关机,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带在身边,时刻准备处理突发情况。对此经常会有人问:“一个人力社保局的,能有啥人命关天的事儿?把自己整得的像公安的似的。”王宗福心里明白,劳动监察工作无小事,关乎劳动者的权益和生存,关乎整个用工环境的和谐稳定。

  在遇到劳资纠纷突发事件时,王宗福带领监察员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会不休不眠地和职工对话,为企业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办法;遇到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先要平息他们的激动情绪,引导他们依法维权。目前开发区建筑工地150多个,开复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个别时期一天会发生多起拖欠工资的劳动纠纷,尽管7名监察员天天连轴转,还是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昼夜值守。王宗福告诉记者,望着农民工兄弟讨要工资的渴望眼神,我们所有的同志们:投诉事件不解决,就不能下班。“遇到突发性讨薪事件,无论风里雨里、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距离远近,我们的监察员都要在30分钟内赶到,再苦再累也要确保农民工兄弟拿到血汗钱。”谈到解决农民工欠薪的问题,王宗福坚定地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农民工兄弟的维权能力,王宗福还和开发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同事们一起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劳动者维权手册》,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制作了《劳动保障权益告示牌》、《工作案例展板》悬挂在所有工地项目部和生活区,在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法用工的同时,开辟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杜绝了极端讨薪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因工作成绩突出,大队连续4年被市人力社保局评为“无拖欠工资”工作先进单位。

  □本报记者 闵丹 文/摄

褚立香:工会系统的维权“名人”
怀柔区总工会权益部部长褚立香。

  她不但是一个拥有25年工龄的“老工会”,还是拥有劳动争议调解员证、兼职仲裁员证、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证等多个专业资格证,这个工会系统的维权“名人”,就是怀柔区总工会权益部部长褚立香。

  1992年,褚立香就走进了怀柔区总工会。1996年,她开始接触工会维权方面的工作,2004年到权益部工作。如今,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她,凡3人以上的群体争议都会参与调解。一些20人以上的敏感案件,她更是冲在前面。

  2015年,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以来,企业搬迁的情况越来越多,这使得需要劳动争议调解的群体案件越来越多。“我印象中,就有一家企业属于这种原因撤厂,劳资双方因补偿金数额问题引发了争议。”褚立香回忆道。接到信息员上报的情况后,权益部在她的带领下,一方面安抚职工的情绪,一方面及时与企业联系约谈事宜。“企业方解决问题的态度很积极,企业的厂长、公司法务、人力资源总监、华北地区经理很快到怀柔,共同协商解决争议事件。”可在谈到具体问题时,企业阐明,自己在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数额有法有据,并认为职工的要求数额过高,属于无理要求。“由于企业属于跨省经营,对地方的法律法规并不了解,我先给他们讲北京地区的法律规定、讲职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与企业搬迁对职工造成的损失等,分析利弊。很快,企业和职工都做了让步,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

  据统计,2015年至今,怀柔区总工会已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08件。

  近几年,权益部先后开展了劳动关系领域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因素的调研、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如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调研、加强劳动争议联动机制建设等调研方面的调研工作。在这些调研中,褚立香发现,很多的劳动争议都是由于用人单位不懂法导致的。“企业的相关人员及时学习掌握劳动政策的途径有限,导致了他们工作中的脱节。如果他们能和我们的工会干部一起参加培训,那么,就可以从根源上减少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案件的发生,促进劳动关系和谐。”2012年开始,他们与签约律师事务所合作,筛选了“招聘篇”、“入职篇”、“在职管理篇”、“离职篇”四个专题,开展了劳资双方共同参加的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培训了40场次,实现了劳动争议的防范从源头抓起。

  劳动争议案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繁杂。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褚立香先后参加了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的学历进修,参加了劳动法律法规的培训活动。而2015年参加的全总组织的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活动,不但使她获得了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资格,更触发了她的灵感。她解释道:“多年来,我们的工会干部一直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的、针对性强的任职资格培训。全总推出的工会法律人才助推计划中的‘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涉及了劳动法律法规、劳动争议调解、集体协商与工资协商等等,囊括了工会多一半的业务知识。如果我们的工会干部通过了这个培训,就相当于掌握了工会维权业务的80%以上的技能。我也就萌生了建一支劳动关系协调师队伍的想法。”

  为开展好这次培训工作,褚立香和权益部工作人员进行了集体讨论,通过发放通知,动员符合条件的工会干部自愿报名参训。

  经过培训,工会干部工作水平明显得到提高。“现在,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活动已经在全市开展,市总工会不仅年年开展这项培训,而且把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纳入了职业助推计划。此外,劳动关系协调师资质与社会工作者资质同等对待,在工会工作者的入职招聘、工资待遇上实现了同等待遇,极大激发了工会干部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师培训的热情。”褚立香说道。

  □本报记者 崔欣/文 彭程/摄

马卫:典型引路 全面推进集体协商
通州区总工会权益部部长马卫。

  人杰地灵的历史名镇通州,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一颗璀璨明珠,众多的知名建会企业为首都建设、繁荣、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大力推进企业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中,通州区总工会权益部部长马卫在工会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几年来通过点面结合等方法,在推进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成绩显著。

  目前通州区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将近200家。这类企业国内外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力强,职工人数多,用工形式复杂,而且大都分布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在这类企业推进集体协商,往往牵一发动全身,有着很好的示范引领效应。为此,马卫选取北京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为一个点,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工作。该企业总部在通州区,全市有69个连锁店,同时还拥有规模较大的电商业务,企业职工3600多人。马卫带领通州区总工会权益部首先选好该企业职工代表,由每个实体店进行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中一线员工占比达68.8%。此外,在苏宁各实体店发放调查问卷1000多份,了解公司员工工资结构、福利待遇、员工培养等制度情况;同时深入到实体店进行实地访谈,了解一线员工的薪资结构、各项福利待遇、日常工作时间等情况,最终确定了四项协商议题。2013年9月北京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召开了职代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全市69个连锁店的3667名职工。之后,马卫又把目光转向另一家大型连锁企业——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北京国美电器已完成协商工作、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在这两家企业的带动下,截止到2015年底,全区百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7%。

  保安行业属于派遣工种,劳动关系、劳务关系复杂多样,职工维权十分困难。马卫认为,在保安行业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对区内各类劳务派遣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马卫和同事们发挥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和公安分局的合力,率先在保安行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召开了通州区保安行业职代会,并签订了全国首份保安行业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在保安行业实现了“两个普遍”全覆盖。全国首份保安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为全市保安行业集体协商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通过集体协商,通州区保安行业劳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职工队伍的稳定率由之前的不足50%提高到70%。三年来,通州区保安员队伍中有一人获得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15年一名保安员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马卫介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向其它行业拓展。截至目前,通州区已陆续在保安、建筑、餐饮、民办教育机构以及医疗器械等多种行业开展集体协商,行业集体合同覆盖职工近1.5万人。

  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主要承担覆盖小微企业、培育协商理念、构建区域和谐的任务。在这方面,马卫和同事们也采取了典型引路的方式,在马驹桥镇房辛店村开展区域性集体协商试点。房辛店村内小微企业20多家,涉及行业较多,企业发展也不平衡,职工工资收入差距很大。针对这种类型的协商,他们重点是对区域内企业效益进行分类,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高管约定了最高上线工资,对一线职工特别是效益一般的企业约定最低工资标准。试点取得经验后,他们在全区进行了推广。截止到2015年,全区小微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达90%。

  此外,通州区总工会权益部还完成了通州区民办教育机构53家单位的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4000人。在此基础上较好地完成了集体合同“三率”的签订工作,马卫本人也因此获北京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个人。

  □本报记者 李一然

郭森林:搭好协商平台 让企业和员工都满意
北京海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郭森林。

  “作为职工方代表,我参加了整个协商过程,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主要谈的是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女工保护专项合同。其实之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从选举职工代表开始、职工代表多次征求职工意见……”北京海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电工班主管王山向记者讲起了他作为职工代表参与集体协商的经过。

  2014年,北京海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会的指导下,规范有序地完成了企业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全部过程,成为了朝阳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典型企业。并在此后的每年,都组织召开职代会,集体协商有关职工权益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公司工会主席郭森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每年都召开职代会,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大事小情都要在职代会上过一下。”工会主席郭森林告诉记者。为了体现集体协商工作的民主性,充分反映职工的真实意愿,鉴于部分代表已经离职,部分职工代表发生了岗位调整的情况,工会首先组织开展了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

  从2014年3月份开始,在公司党委领导下,工会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制定了选举办法,明确了当选代表标准,分配了各小组代表名额,保证职工代表数量符合在册职工比例,各工会小组应有职工代表数量公平合理,规范了选举程序。

  为了使选举过程真正达到依法依规、程序规范、选举有效,专项工作小组有关人员分别下到各个项目部对召集人进行认真培训,对员工宣讲职工代表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在我们认真细致地宣传讲解的基础上,各工会小组通过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现场唱票、现场公布结果的形式,顺利选举产生了职工代表42名。”郭森林对整个过程和数字印象深刻。

  职工代表选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发动他们来广泛征集职工意见。为此,公司工会先与企业方进行了多次协商、讨论、修订集体合同文本,并及时向上级工会汇报合同文本条款修订情况,确保合同条款既切合公司实际,又合法合理,规范可行。“这充分体现了工会尊重职工代表权利和意见,让代表感受到了工会就是娘家。”郭森林告诉记者,工会汇总整理了职工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公司再次进行协商、修订、完善,使每项条款更加符合企业实际,体现职工利益,从而使职工满意、企业满意。

  “通过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与职工间的平等协商搭建起了平台。”郭森林笑着说,最终目的就是让企业和员工都满意。“每年涨工资写进合同里了,我们这些一线职工更加安心。以前我在南方一些城市工作,那时候涨工资都是看老板心情,老板高兴了才给涨工资。这回用集体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之后,企业方不能随意任性了。”北京海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保安黎盛龙笑着说。

  除了职工满意外,北京海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金城对这样的结果也很满意。“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员工放心,愿意跟着这个企业踏踏实实地干下去。”

  □本报记者 刘欣欣

赵小静: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有心人
昌平区人力社保局劳动关系科科长赵小静。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在赵小静的办公桌上的显眼位置,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句写有人生格言的桌牌。赵小静说,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句话,用来时刻激励自己。在工作中,要求自己要做一个“有心人”,并给自己设定了“三心”的工作要求,让自己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讲恒心,化解劳动合同纠纷时有耐心,区内的推优宣传工作靠责任心。

  在赵小静看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头绪多、辐射面大,想要把这项工作做出彩、做出成绩,并不是一件易事,不仅要提升自己掌握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水平,更要能够把握区情,了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昌平区各阶段的工作重点,预判、应对、处理好转型过程中衍生出的劳动关系问题。自从负责昌平区的劳动关系工作以来,如何做好昌平区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如何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就成为了她的工作目标。

  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昌平区人力社保局也非常重视,并建议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出台文件。赵小静参与了此次文件的起草工作,为了让文件成型,她认真研读人社部及市人社局的相关文件,分析昌平区情,与区内相关部门沟通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可行性的分析,抓准工作重点难点,并在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有关文件的草稿。2013年5月,昌平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意见》等“1+3”文件,进一步整合了部门资源,提升了全社会参与意识,形成了推进区内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强大合力,有力推动了区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发展。

  除了参与政策的制定,宣传政策、解读政策,让企业和职工更好的了解政策,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也是赵小静一直在努力的事情。采访的当天,她刚完成一场对企业的政策培训,据了解,这样的培训她一年进行10场左右,每次组织培训的企业在30-40家,每年预计能覆盖企业400家左右。每年度的“昌平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工业园区)”评选工作,也是赵小静的一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昌平区已经有80家用人单位、1家工业园区被评为市区级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和谐工业园区,涵盖用人单位106家、职工5.2万人。

  经过层层筛选后脱颖而出的企业和园区,是区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佼佼者。“不能让获奖名单束之高阁,最好还能使获评单位的先进经验能够以点带面辐射到全区企业,不仅扩大了评选活动的影响力,更是做到了以活动促行动、调动起区内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热情。”赵小静还积极组织媒体,对这些企业在创建中的做法进行宣传和推广。

  处于产业转型重要时期的昌平区,最为敏感和繁重的工作就是外迁、腾退企业的经济性裁员工作,赵小静也深知当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为职工解答政策的同时,她还格外注重心理疏导工作,对存在抵触情绪的员工,积极引导正确认识企业现状,避免矛盾激化。

  □本报记者 闵丹 文/摄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