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儿童 播撒阳光——他们给孩子带来快乐
2017-05-26 来源:劳动午报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一首《童年》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尽管孩子们难免会遇见成长的烦恼,但是总有一些人情系儿童,努力为孩子们带来快乐。他们用心演绎每一场木偶剧,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感悟生活的美好,为孩子创作一部好看的动漫、童话故事……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向这些为孩子心灵播撒阳光的人表达敬意,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成长。
李雅茹:走到孩子中去 给孩子更多欢乐
中国木偶剧院演员李雅茹。
“保持童心是最快乐的,能带给孩子们快乐也是最快乐的。”李雅茹睁着大大的眼睛,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李雅茹是中国木偶剧院演员管理部副经理、国家二级演员,从1991年毕业来到木偶剧院后,至今已经从艺26年,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今年5月20、21日两天,木偶剧院上演了新编的剧目《红军的战马》,李雅茹在里边扮演了男主角。“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很幸福,不了解过去红军战士受的苦。希望通过木偶剧的形式,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我们国家过去的历史。”李雅茹很喜欢这部剧,孩子们也特别喜欢。
李雅茹还告诉记者,今年六一期间,木偶剧院要上演的《寻找七彩心》也同样非常有意义。这部剧是邀请孩子们来做编剧,让孩子们从他们的视角,写出他们喜欢的故事。
这得从去年11月说起,中国木偶剧院发布了向社会征集剧本的公告,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的学生们积极参与,提交了名为《“心”路历险记——当匹诺曹遇见小铃铛》的剧本。“写的是匹诺曹和小铃铛共同寻找七彩心,最终变成了真正人的故事,非常有正能量。我们也希望孩子能够在这种正能量的氛围中成长。”接受采访时,李雅茹正在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的排练这部新戏。
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木偶戏,演员都在台后,观众看不到。如今,为了能够更多的和观众互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演员,木偶剧院很早就引入了人偶同台的演出形式。“走到孩子中间去,能给孩子带来更多欢乐。”李雅茹说她最喜欢的就是谢幕的一刹那,“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他们留恋、不愿意走的样子,我再辛苦也不觉得了,觉得给自己所有的付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演出结束后,还会有孩子们走上舞台,追着李雅茹说:“阿姨,你演的太好了,我能跟您合张影吗?”在李雅茹看来,这是最好听的赞美,她要更加努力的给孩子们创造快乐,引导、教育孩子走正途。
“演戏之前要先学做人。”李雅茹说这是她一直以来信奉的一句话。曾经,木偶剧院有一位老演员,夜里三点在舞台上对光的时候从台上摔了下来,送到医院后确诊为肾出血。可这天早上十点,首场演出就要开始了,这位老演员忍着痛愣是一场不落的坚持演了下来。从老演员身上,李雅茹学到了“戏比天大”敬业精神。
中国木偶剧院每年演出达到3000场,而且演员们经常走出剧院,走到全国各地,给全国的孩子们送去欢笑。“如果说木偶是我的孩子,那么观众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无论是小观众还是大观众都一样。”李雅茹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衣食父母,她才会不断的要求自己,把每一个角色刻画得更加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文/摄
孙颖:带孩子在大自然中 寻找乐趣
童悦自然创始人孙颖。
端午节小长假马上要来了,北京童悦自然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孙颖又该忙碌起来了,因为每一个假期都是她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时间。在孙颖眼里,城里的孩子特别可怜,他们没有爬过树、爬过屋顶,常常是从家的“水泥盒子”里转移到学校的“水泥盒子”。而孙颖想做的就是,带着孩子一起去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不仅仅有快乐,也有痛苦的事情。我们真正需要培养的是孩子强大的内心。当他碰见问题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那样才能获取真正的快乐。”孙颖说。
说起为什么想做这方面的亲子策划,孙颖笑了笑说:“源于孩子的一句话。”孙颖之前是一位公职人员,常常在假期的时候跟同事带着孩子去旅行。旅行中,孙颖发现孩子全程都拿着pad玩游戏,“我就问他‘为什么一直玩游戏啊’,他说‘太无聊了’。”孩子的回答,让孙颖突然明白了原因。于是,2014年,孙颖辞去了公职,专门策划适合3至12岁孩子的亲子路线。
重新发现北京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板块。“北海、天坛、故宫、颐和园等都是常见的景点,我们又重新挖掘了它们的历史价值包括古建,带着孩子和家长一起思考这些建筑和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基于对孩子思维方面的启发。”孙颖介绍道。除了增长知识之外,活动中还能真实地看到亲子关系的模式,让家长跟孩子在互动中放低心态,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记得一次他们在大连的活动,当时参加活动的孩子都是刚刚上完一年级放假,9月份就要上二年级的孩子。家长要求说是不是可以把数学的知识融入到里面,因为很多孩子不喜欢学数学。于是他们当时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环节是生活化的数学应用——调查家附近的海鲜价格。另一个环节则是测量100米的木栈道上需要多少颗钉子。“我们所有的设计前提都是让孩子觉得很好玩,孩子会主动的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玩的过程。他们要在纸上画上相应的图,把每一个数据都记下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在量,很有趣。活动结束后,还有家长反馈说,孩子回家量床、量枕头、量一切能量的,其实这就是你引发了孩子探究的兴趣,他觉得做这件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最开始的时候,孙颖会有一点小担心:这些活动都是针对孩子们设计的,大人会不会觉得很无聊。但是事实证明,她的担心是多余的。活动中她发现,家长会不由自主的回到童年,玩的更嗨。
现在童悦自然设计的线路不光有北京、杭州、德化等国内线路,还有北欧的国际线路,让孩子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魅力,快乐成长。
□本报记者 杨琳琳
王璐:大象的“大管家”
北京动物园大象班班长王璐。
上午10点左右,当王璐推着一个装满食物的车子出现在大象的视野中时,围栏中一大一小的两只大象立刻朝着王璐走来。此时,围在围栏外的小朋友们立刻热闹起来,高喊着:“来这边喂,来这边喂……”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喜欢大象,王璐会心地笑了。“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大象,只要来动物园必来看看大象。”王璐说。
在大象馆,一共有八头大象,王璐算是它们的老朋友了。王璐是1994年进入北京动物园的,1995年调到大象馆当饲养员,到现在,跟大象相处已经22年了,可谓是大象的“大管家”。
“大象是很有灵性的动物,20多年的相处让我跟大象越来越默契了。我说的一些简单的话,他们都能听懂。”王璐说。王璐正在喂的是非洲象,大的是母象“晶晶”,小的是“晶晶”去年刚生的一头小公象,都叫它“华华”。由于“晶晶”还处于哺乳期,所以营养师们专门给它准备了香蕉、胡萝卜、哈密瓜、窝窝头等大象爱吃又有营养的食物。“动物跟人相处,交流起来比较困难,这就需要饲养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据王璐介绍,当年中国引进了10头非洲象,分给了不同的动物园,其他几家动物园都没听说产仔的消息,而在北京动物园的大象“晶晶”去年已经是第三胎了。
多年的相处,让王璐跟大象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别人都养宠物狗、宠物猫,我的宠物是大象。”王璐笑着说。当大象生病的时候,也是饲养员们最揪心的时候。“大象不会说话,全靠饲养员的责任心和细心才能及时发现它们的异常。”
王璐记得上一次大象生病还是几年前的事情。细心的饲养员发现一头大象比较蔫,拉出来的粪便也和前一天的不一样,于是王璐及时通知兽医给这头大象采集血样。经过专门的化验,诊断为肠炎,兽医为大象开了药。
可为了让大象吃药,王璐却跟大象上演了斗智斗勇的一幕。饲养员把大象爱吃的苹果掰开,把药片塞进去,之后交给大象。“它知道你往苹果里塞东西,它也会用鼻子接过苹果,但随后就把苹果给扔了,有的时候还会专门把苹果踩烂,专吃没有药的部分。也不能只给一个苹果,它也会怀疑。”王璐无奈地说。“吃一堑,长一智。”之后饲养员们就提前把苹果准备好,放上一小堆苹果,带药的混在其中。就算这样,大象一吃味道不对,也会把苹果吐出来……如果吃药不管用,就要进行打针,最后就得输液了。
“在大象班一共八名饲养员,都是能出力的大老爷们。”王璐说。因为成年大象的体重很大,消耗的营养比较多,每天的进食量就很大,平均每头大象要一百多斤的干草,再加上70斤左右的水果蔬菜,还要配上颗粒饲料,8头大象总的下来每天要搬运1000多斤的饲料,水果和蔬菜都需要饲养员洗干净、用小推车,一车一车的推到大象面前来喂它们。
如今饲养员们不仅要考虑照顾好大象,还要想办法让大象“玩的开心”,提高大象的“福利”。他们会给大象准备新玩具,给大象找点事儿。“今年,动物园还给大象配了一面室外的训练墙,算是大象的新玩具吧。而且我们在给大象进行训练的时候,游客还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样也可以增加小朋友与大象的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大象,给孩子带来一些快乐。”王璐说。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
王会:为孩子打造快乐的天堂
欢乐谷市场部主任王会。
王会是北京欢乐谷市场部的主任,他告诉记者,欢乐谷自2006年开业之初,就设计了儿童的游戏项目和活动。随着后期游乐设施的逐渐增多,欢乐谷已经建成三期,并且正在建设四期。欢乐谷三期定位在合家欢的群体,此后,欢乐谷儿童类的活动更加丰富。
如今,欢乐谷全年有6大主题活动,从春节开始,陆续有时尚文化节、暑期狂欢节、魔术节、万圣节等等。每个主题当中,都会有儿童的活动落地。因此,儿童类的活动内容很多,包括公益类和赛事类等。
最让王会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组织的一次母亲节公益活动。欢乐谷作为主办方,邀请海淀打工子弟学校知行实验小学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母亲一起来欢乐谷玩,并且观看金面王朝的演出。
“那次真的是震撼了我,没想到孩子们的教学条件那么艰苦,出乎我的想象。”活动筹备过程中,王会照例先期到学校了解情况、拍摄短片。多年来一直负责策划活动的王会,北京的小学也没少去,可这所小学却让他很是惊讶。
“他们的房子是临时搭建的板房,教学环境差,操场也很简陋。”王会说,尤其是当他看到孩子们课间没有太多的玩具,踩在用硬纸壳拼成一个履带中向前开着走时,心中的感受很是酸涩。
王会和孩子们聊上了天,他得知孩子们的父母都是基层打工者,有的是摆煎饼摊的,有的是开小门脸的。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眼神,王会很感动,孩子们小小的愿望就是能够和父母一起留在北京生活。
活动当天,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妈妈来到欢乐谷,欢乐谷的员工们全程陪同。“感受得到,孩子们基本都是第一次来这种大型的主题公园,体验过山车,他们都很开心,可以说对他们小小的心灵也带来了一个震撼。”王会告诉记者。
从这次经历中,王会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意义。“我的这份工作不光是给大家带来欢乐、创造欢乐,这还是一个非常有益的事情。通过这次活动,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孩子。”
今年5月中旬,欢乐谷联合几家媒体共同打造了卡通亲子跑活动。有的小朋友穿着蜘蛛侠、美国队长、孙悟空的造型来到欢乐谷,还有一家三口全部都装扮好前来的,还有小朋友还不会走路,家长推着婴儿车带孩子来参与的。
“虽然活动很简单,但是家长们都很重视,看得出来投入了很多的精力陪伴孩子的成长。因此他们玩的也特别开心,大汗淋漓的,脸上露出幸福的感觉。”王会深切感受到,近几年家长们对亲子活动的诉求越来越大。
王会告诉记者,以前欢乐谷组织的儿童活动大多比较传统,例如少儿的书画、征文、涂鸦比赛等。如今,市场部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开展了科技类、手工类的活动。形式也从以前注重儿童自身,转变为了更加注重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他们组织过时尚的亲子荧光夜跑、万圣节的南瓜雕刻大赛、T台亲子走秀等活动。
面对全年活动不停歇,市场部的工作十分繁忙。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时长半个小时的活动,都需要市场部的职工做大量准备工作。“要保证活动的品质,让参加活动的人有最好的体验。”王会说,从报名活动的对接、环节的规划,赛事的筹备、物料的准备、场地的选择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需要认真对待。
每次活动前夕,市场部这个团队加班加点是常事。对于其中的辛苦,王会说只要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到父母带着孩子在欢乐谷收获了欢乐,他就觉得值得,觉得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本报记者 刘欣欣
方翔:从孩子的涂鸦中汲取灵感
完美鲲鹏(北京)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动画导演方翔。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希望我能一直走下去,一直到花白胡子一大把的时候。”说到这,来自完美鲲鹏(北京)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动画导演方翔咧开嘴笑了。
方翔说自己小时候就是典型的调皮捣蛋熊孩子,而且脑子里总有无穷尽的奇怪想法。他会自己制作降落伞,会用牙膏盒做变形金刚。稍大一些,他喜欢上了漫画,最初是爱看漫画,之后就尝试自己画漫画,直到最后静态图画已经无法满足他的表达欲望。
“说起来,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电子专业。可却有事没事,总往学校附近的一个动画基地跑。”方翔说,也因此,他结识了一帮更加专业的动漫人,学到了专业的动画制作技术,还接触到了一些商业项目。
2006年,眼看马上到大学实习期,但是方翔没有像大多数电子专业的同学那样,在学校所在城市或者老家找个专业对口的单位,以期毕业后能顺利工作,而是一个“冲动”,跑到了北京,在一家口碑不错的动画公司里做起了动画师。在这家公司里,他先后参与了《神秘世界历险记》、《桂宝》等动画电影的创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工作经验,也找到打开孩子快乐心灵的“钥匙”。
“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来想象小孩子的世界,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儿童艺术作品的创作方面。”方翔告诉记者,如何让动画电影更加接近孩子们的视角和思维,除了自身的天赋和深入的研究,他还有一些独特的经验。
方翔介绍说,动画电影正式上映前都会邀请小朋友们先来试看影片,活动结束后,也会组织一些绘画活动。“有的组织者会把这看成是整体活动的一个延续,但是我却喜欢趁着这个机会跟小朋友们聊聊天,多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更重要的是,我还会从他们天马行空的涂鸦中汲取创作灵感。”
比如在《神秘世界历险记》中,他设计的一台榨汁机,灵感就来源于小朋友的涂鸦画作,而且深受他们的喜欢。“如果是成年人,肯定会思考,一台榨汁机要由动力、压榨方式、出口方式等部分组成,那设计出来的肯定是一些机械构造的东西,但是小朋友喜欢的却是能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又充满新奇和想象力的东西,所以我就设计了这台榨汁机,由奔跑的甲虫提供动力,带动强壮的坚果砸向水果,最后,果汁会从椰子壳的孔眼里流出来……”方翔笑着介绍着,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通过精心设计,方翔在他参与的动画作品中镶嵌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妙趣横生的故事,而这些都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视线,让他们或惊奇,或惊喜,可方翔并不满足于此。
“除了让孩子们开怀大笑,我也希望通过作品,潜移默化地传递出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比如友谊、分享。而将来,我也希望我的作品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多懂得一些道理,还可以让少年、青年、中年人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方翔说。
□本报记者 陈曦
王利娟:用笔为孩子们创建“瑰丽乐园”
儿童小说创作者王利娟。
“古时候,在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有一道美食街,街道两旁林立着许多家久负盛名的小吃店,其中一家叫‘忆蓬莱’。店主是一个叫春庭的年轻人,他带着五岁的妹妹小荷……店里的招牌来自一个美丽的故事,祖爷爷年轻的时候,喜欢四处云游,他到了一个叫‘蓬莱山’的仙岛,遇见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后来,她成了他们的祖奶奶。他们成亲以后,开了这家店。”这些美丽的片段出自王利娟的儿童小说《忆蓬莱》。今年30岁的王利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在读博士,师从著名作家曹文轩。
“我硕士的时候,读的是北大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师从王风老师,我在旧报刊阅览室浏览旧报刊,其中有一份叫《儿童世界》,是郑振铎主编的,我在上面看到了叶圣陶的《小白船》等童话,当时就特别着迷,于是就决定往儿童文学的方向发展了。”
王利娟重新阅读了翻译过来的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当时她非常惊讶,她说,童话为她展开了一个唯美、曼妙的艺术世界,沉浸在这个世界,她的周围,全是鲜花、绿草、可爱的小物件,他们全被赋予了灵性,叽叽喳喳,用独特的角度讲述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
“童话是用诗意的形式展现人内心对美好的向往,而人性的活泼,也只有在远离规则和秩序,沉浸在艺术世界时才能生动的保留。”王利娟笑着对记者说,她的笑容甜美,一如她唯美的文字。
王利娟说,曹文轩老师在课上会讲到他最近在创作的新故事,从灵感的闪烁到完整的构思,这些都让她很受启发。
很快,王利娟就开始了儿童小说的创作,她喜欢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取材,陆续创作了几十篇童话,目前《忆蓬莱》和《云小孩儿》已发表,下半年,她的第一本童话集也将面世。
“我喜欢古诗词,喜欢少数民族的传说,喜欢美好的感情,所以在《忆蓬莱》里,我写了一对兄妹,他们在江南开着一家小店,名叫‘忆蓬莱》’,这个名字是从古诗词里‘蓬莱仙山’中获得灵感的……”王利娟娓娓道来。
后来,春庭的小店维持不下去,他决定带上丝绸、瓷器去西北做生意,可是妹妹小荷身体娇弱,受不得风吹雨淋。一天,春庭盯着招牌一角刻画着的“蓬莱仙山”,心想:“要是真的有神仙,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就好了。”忽然从那画中“蓬莱仙山”的一角,冒出一团白色的雾气,雾里浮现出一位慈眉善目、手拿拂尘的老神仙……
“在老神仙的指导下,小荷化成了一幅画,方便携带,吃饭时春庭一召唤,她便能下来。终于到了西北,兄妹俩失散了,妹妹认识了当地维族的兄妹俩,感情十分要好,经历千辛万难,兄妹终于团聚,并重新在当地开了小店《忆蓬莱》,他们又过上了甜蜜幸福的日子……”王利娟接着讲完了这个故事。
在另一篇童话《云小孩儿》里,王利娟是这样开篇的:在远方的天空里,有一朵自由自在的云。云飘过深蓝的大海,飘过连绵的山峦,飘过茂密的森林,飘过碧绿的田野……云忽然很想留下来,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他知道,要想成为一个“人”,首先得穿上“人”的衣服。于是,他打算去找一家裁缝店……
“我希望通过诗意唯美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一点点学会用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童话我会一直创作下去,给孩子们创建瑰丽乐园时,也让自己的心沉浸在纯真和美好里。”王利娟说。
□本报记者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