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朝阳将建22个智慧分类社区 力争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0%

2017-03-23 作者:孙艳

  投放的厨余垃圾、废旧报纸等称重后可积分,积分可折算兑换生活用品,或者享受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在朝阳区劲松街道劲松五区,居民到“绿馨小屋”拿垃圾换积分已成为一种习惯。作为朝阳区垃圾智慧分类示范街道,劲松五区的厨余垃圾分出率由5%升至20%。而朝阳区年内也将创建像劲松五区这样的22个智慧分类社区。
  “绿馨小屋” 
  居民垃圾分类可换积分
  劲松五区有居民楼26栋近1200户居民,社区日均产生各类生活垃圾近5吨。过去,由于垃圾分类不及时,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混杂,一度给垃圾清运、分拣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
  现在的劲松五区,常常有居民提着垃圾,手持积分卡到社区里的“绿馨小屋”做垃圾分类交换。其实,“绿馨小屋”是一个专门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的场所。2016年投入使用后,厨余垃圾及易拉罐、废旧报纸等可回收物都可以换积分。
  “1公斤厨余垃圾积2分,1公斤废旧报纸积10分,200个积分折算15元,可兑换卫生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还可享受家政保洁、理发等社区一刻钟服务圈。”“绿馨小屋”回收人员介绍,3座“绿馨小屋”分布在劲松五区的楼宇间,每天早6:30到晚18:30提供服务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劲松街道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每户居民可办一张“首创智慧绿卡”,建立“居民绿色档案”,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及社区服务
  作为“绿馨小屋”的补充,劲松五区还有厨余垃圾收集车分两个作业时段作业,居民招手即停,便可将投放厨余垃圾投放车内,同时可刷卡积分,以方便年龄较大居民。
  “大桶换小桶”模式 
  厨余垃圾分拣率升至20%
  以往分布在劲松五区内楼门口、墙根下的“绿灰蓝”三色分类垃圾桶早不见踪影。据介绍,由于居民分类意识不足,过去的三色分类垃圾桶里多数垃圾混堆混放,给后续垃圾分拣带来很大阻碍,也影响居民出入的环境。
  劲松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劲松街道把楼下的垃圾桶全部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区主路边增设8组24个大桶,专门收集未分类的垃圾。“如果垃圾分类做不好,居民要提着垃圾走长路到主路投放,这也是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分类的举措。”
  劲松街道还建立了“两网融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源头排放登记系统,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把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回收两大系统融合,从源头抓好分类。目前,劲松五区的厨余垃圾分出率由原先的5%升至20%。劲松街道将在辖区推广劲松五区的垃圾分类创新模式。
  创建22个智慧分类社区
  正确投放将给予奖励
  在朝阳区双井街道试点的“分一分”垃圾分类APP,同样颇受居民欢迎。去年8月,“互联网+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在双井后现代城小区进行试点,通过下载“分一分”垃圾分类APP客户端软件,采用厨余垃圾扫码积分奖励的方式,将移动互联网引入小区环境建设领域。同时,针对不使用手机的居民采取实地注册形成二维码实体卡,方便居民正确投放分类垃圾。
  积分可通过线上APP在网上商城操作下单,由工作人员派送到家或线下到社区指定地点“提货”,或领取超市购物卡自选商品。同时,小区居民可利用APP客户端、微信、电话等方式,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收购废旧物品及大件家具等。劲松五区、双井后现代城等小区,已经率先尝试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等模式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垃圾。
  朝阳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895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覆盖率达到83%以上,今年将继续开展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创建,引入“互联网+垃圾分类”新模式。
  除指导劲松街道创建智慧分类示范街道外,朝阳区年内还将在全区指导创建22个智慧分类社区,建立有利于居民垃圾分类的鼓励机制和收运方式,鼓励各街道、乡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环保公益机构等合作,建立“居民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并给予积分奖励,兑换包括个人(集体)荣誉、社会公益服务、商业优惠服务或实物奖励,并力争试点街道、社区厨余垃圾收集分出率达到10%。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