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明年将增10处幼儿园 同时鼓励高端民办园 引导企业自办园
2016-12-23 作者: 边磊
昨天,记者从东城区“两会”上获悉,明年,东城区将继续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通过幼小衔接贯通培养、职教转型腾挪空间、街道找地教委办园等多种新理念、新方式,可新增10所(址)幼儿园、1500个学位,进一步缓解入园难。
幼小衔接 贯通培养
“目前,贯通培养一般是指小学到初中,把义务教育的这九年贯穿起来,但其实人生的发展是一个连贯的链条,不应人为把学段割裂,学前教育也应纳入其中。”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徐建秋介绍,目前,东城区正在探索贯通培养促进幼小衔接,在教育集团内部选择合适小学与相邻幼儿园建立幼小衔接班,一方面实现集团内部资源的融通使用,扩大学前学位资源,另一方面,推动幼小衔接,探索贯通培养规律。
目前,位于朝阳门内南水关胡同60号的春江小学已停止招生,改造之后,这里将成为大方家回民幼儿园的分园,明年9月份招生,预计提供学位270个。
“这所幼儿园不是简单的将小学改造成幼儿园,它将成为东城区回民小学与大方家回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实验基地。”徐建秋说道。
职教转型 腾地建园
“职校生源下降,我们经过资源整合,把释放出来的空间,用于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徐建秋说,东城区教委积极在教育资源内部找空间,在压缩职教规模的同时,适度保存高端的精华专业。
据悉,国职总部校址明年将改造成为一所提供120个学位的幼儿园,这家幼儿园将成为国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验基地。国职学前专业的学生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幼儿,一方面,有效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更好地为东城区幼儿教育储备人才,实现职幼跨界融通。
国职北京站校区目前正在试点“半日园”。通过前期调查显示,有些家庭愿意选择半日园这种教学方式,“孩子在家,不是没人看,而是缺乏教育能力,老人过于溺爱孩子。”一位家长坦言,幼儿园可提供人际交往、语言发展等教育,“半天我也愿意送。”
街道找地 教委办园
在寸土寸金的东城区,办幼儿园,最难的是找地儿。二期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东城区提出了“街道牵头选址、市区两级出资、教委出标准、多种力量办园”的办园思路。
徐建秋说,幼儿园选址要满足基本条件:有户外场所,供孩子自由活动;要有燃气管线,可以建立厨房;要选择建筑物首层或二、三层;要远离垃圾场、高压线等不安全因素。目前,东城街道都在努力想办法选择适合办园的地方。
据了解,东城教委将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布点建园,徐建秋拿着幼儿园教育资源分配图,对记者说:“这儿、这儿,明显的空白区域,是未来重点建园区。”
此外,东城区将在新增园所中探索两年制、半日制和不同学制的办园模式,分层次、分类别满足社会需求,适应未来人口结构出现的周期性变化。
同时,东城区制定《东城区引导多种力量办园实施意见》,通过生均补贴、考核奖励、教师培训、派驻骨干教师团队等方式,扶植发展普惠性民办园,鼓励发展高端民办园,引导企业单位自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