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专家“问诊”中小企业劳动关系 企业HR一口气问了8个问题
2016-10-13 作者:闵丹/文 于佳/摄
女职工孕期老请假怎么办?劳务工的工资这么算对吗?……近日,2016年度北京市市级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专家问诊中小企业劳动关系”暨北京市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进驻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中关村领创空间举行,近百家企业的HR(人力资源)请专家现场“把脉”各自企业劳动关系中的难题,有的HR一口气问了8个问题,涉及劳动关系中的多个方面。
多数劳动争议
源于管理者不了解法规
“我们企业刚开始就几个合伙人,后来因为业务扩展,现在已有近百人,但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只有两个人,慢慢地,一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听说今天有好多劳动关系专家来到现场,我特意来问问。”张先生是一家科技公司的人事专员,公司成立只有半年时间,因为经验不足,处理女职工孕期请假、劳务工社保等问题让他非常头疼。在咨询了北京市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的专家后,他的心里才踏实了一点,并认真地将专家的解答记录下来。
当前,本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矛盾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企业调整、退出、疏解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由此带来劳动关系调整力度加大。加之创业企业多,劳动管理不规范,导致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以上的中小企业劳动争议数量更是居高不下,2016年上半年,非公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占案件总数的93.6%。
专家表示,引发劳动争议,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主观故意违法侵害劳动者权益的只是极少一部分,绝大多数是缺乏对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导致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又不知如何处理,导致矛盾激化。“有了好创意和好点子后,初创企业更重视起一个好的名字,制作一个精美的网站,却容易忽视对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认识,埋下了用工方面的隐患。”在现场,一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以后一定加强人事方面的管理,更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学习。
专家现场答疑
企业方感觉“赚到了”
咨询现场,一名国企人事专员来到咨询台咨询关于“两不找员工”的处理方式,职工在企业属于“待岗”性质,企业还给员工上着保险,可现在企业马上要改制了,这些人员的处理问题让他头疼,弄不好就是集体争议,之前他也咨询了一些律师,但还是觉得说法不肯定。当天现场咨询后,来自法院的专家介绍,法院目前针对“两不找”人员有具体的实施办法,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来处理。这下解开了他的一个大“疙瘩”,这种现场公益咨询的方式让他感觉“赚到了”。
据介绍,“专家问诊中小企业劳动关系”项目是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简称劳动法分会)继2014年、2015年承接的北京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的“专家问诊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和“专家说法——中小微企业劳动纠纷防控”的两个服务项目后,再度承接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从本月起一直持续到明年4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劳动法分会正式进驻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从本月,包括资深律师、仲裁员、法官、工会法律工作者等在内的专家们都将参与问诊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共同服务中小企业,解决其在劳动用工中的困惑。
活动中,劳动法分会将在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通劳动法服务窗口,在平台办公地点设立劳动法咨询驻点,设专人负责,服务窗口可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平台设立线下咨询驻点,每月定期指派专家前往驻点,帮助企业解答相关问题。活动期间,劳动法分会专家团的成员将通过“普法培训课”、“案例分析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为平台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