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抢占前沿科技创新制高点
2016-10-10 作者:马超 来源:劳动午报
智能驾驶、云端机器人、纳米材料……一个个来自中关村的“黑科技”,抢占了世界前沿科技创新制高点。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21427.6亿元,同比增长16.0%;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27.5亿元,同比增长18.0%。科技研发投入增速高出总收入增速,已经是中关村示范区过去几年的常态。
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中关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目前已经在人工智能、原创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累计创制国际标准184项,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人工智能引领 “中国速度”
“坐85路公交车怎么走?”“前方左转!”这是达闼科技展示的导盲机器人,可以引导盲人自主行走。该公司是一家云端智能机器人公司,包括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设计等前沿科技。未来,该公司还将研发出家庭保姆机器人。
百度公司2013年正式启动“百度大脑”计划,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技术公司之一,百度大脑已建成超大规模的神经网络,拥有万亿级的参数、千亿样本、千亿特征训练,能模拟人脑的工作机制。相比三年前2至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百度大脑如今智商已经有了超前的发展,在一些能力上甚至超越了人类。主打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商汤科技开发了名为DeepID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国际权威的LFW人脸数据库测试中获得了99.15%的识别率。这是有史以来首次超过99%的LFW识别率,也是全世界首次实现人脸识别算法超越人眼识别准确率。
在中关村,有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它们在计算机视觉、机器深度学习、自然语义分析等细分领域深耕,涌现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
原创新材料诠释“中国优势”
汽车相撞、摔跤……生活中碰撞经常发生,这些有害动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中关村示范区里有一家北京羲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帮助减少这些有害动能。
羲源公司总经理刘涛表示,公司对纳米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理念独具创新,并不纠结于微观层次的制备和应用,而是通过天然矿石等加工成纳米材料,宏观上利用其孔洞结构来实现减震吸能,材料和工艺成本都能大幅降低。它们研发的逆势安全系统,是将特有的纳米多孔材料与功能流体复配,形成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体系。当受到外力冲击时,功能流体进入纳米孔洞内,将冲击波动能转换为无害的自由能、界面能和热能,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当外力消失后,功能流体又能从空隙中出来,恢复原样。这一设计使得逆势纳米材料可以被以任意形态封装在不同产品上,在发挥减震功效的同时,实现逆势安全系统的减震安全定制化。
逆势安全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运动防护、汽车安全、物流交通等领域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目前,羲源公司正在运动防护和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防护两个领域,不断推进产业化。放眼将来,未来逆势安全系统的功能难以估量,或许汽车再也不怕撞,因为车体配备减震缓冲材料;火箭落地可以轻松回收,飞机失事不再有伤亡,公路上不再有事故,所有冲击而来的能量都被一块小小的逆势纳米材料吸收干净。科技拥有无限可能,这也是中关村人不断努力的方向。
一种新材料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中关村以其强大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国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中科院理化所刘静教授和北京梦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用液态金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首次——其全球首创的液态金属芯片冷却技术,在高热流密度及大功率电子芯片和高强度光电器件等的热管理上已展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创液态金属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了在任意表面柔性电路的电子打印模式,相当于打印界的“神笔马良”;构建了液态金属生物材料学全新领域,有关工作涉及神经连接、血管造影、肿瘤治疗等核心医学瓶颈问题。
生物科技突破“中国角色”
近日,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百济神州在研产品PD-1单抗BGB-A317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
BGB-A317是一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属于一种被称为“免疫关卡”抑制剂的新型肿瘤免疫制剂。BGB-A317项目开始于2012年,2015年6月在澳大利亚启动临床试验,并在全球其他地区同步开展临床试验申请。2015年底通过了美国FDA的新药研究申请审评,成为中国自主研发和本土生产的大分子药物中第一个获得美国临床试验准入的项目。截至目前,BGB-A317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五个地区获得临床试验许可。
中关村是我国生物和健康领域创新资源与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在生物芯片、新型疫苗、分子育种等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已初见成效。比如,人的大脑素有“生命禁区”之称,手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由柏惠维康公司自主研发的Remebot神经外科机器人协助医生实现了微创、精准、高效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手术平均用时仅30分钟,定位精度1mm,患者只留下2mm以内的创口,可治疗脑出血、脑囊肿、癫痫、帕金森病等十二类近百种疾病。其他代表性企业还包括:科信美德、博奥生物、科兴生物、普罗吉、沙东生物、诺思兰德、品驰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