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率先打造“无煤化”示范镇 力争2018年实现居民生活“零用煤”
2016-09-27 作者:孙艳 来源:劳动午报
截至8月底,平谷区PM2.5累计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7%,较2013年累计下降30.3%,下降幅度优于年度降幅目标。日前,平谷区副区长李永生在向“清洁空气在行动”采访组介绍情况时表示,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各项工程减排措施的全面落实,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据了解,到2018年底,平谷区所有村庄将全部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力争实现居民生活“零用煤”的目标。
加快建乡镇一级监测网络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政府责无旁贷,平谷区政府一直把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李永生介绍,平谷区用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发布实施了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责任制。明确各项工作措施的责任单位、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区政府每年年初与相关单位签订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牵头单位负责、责任单位配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调度的管理机制。
为落实空气质量盯守机制,平谷区安排专人负责跟踪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定期从气象条件、污染排放、传输影响等方面科学分析空气质量变化发展趋势。2015年,该区在全市16个区率先成立应急办,专门负责空气重污染应急等环境应急工作。并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和区委巡察组专项巡查范畴;建立每月定期督查机制。
今年上半年,在各乡镇、街道,912名环保网格员经培训正式上岗,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已开始运转。目前,乡镇(街道)一级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正在加快进行设备安装,各镇、乡考核站点已全面建成,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监察监测全覆盖,及时发现并解决区域大气环境问题,为加快空气质量改善、实施精准治理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李永生表示,乡镇一级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建成将对空气污染来源进行深入研究,理清各污染类型对空气中PM2.5的“贡献值”,根据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有针对性地制定空气污染治理对策。
率先打造“无煤化”示范镇
地处平谷北部山区的大华山镇,全镇共有20个行政村,约7500户,2.1万人。曾经,靠烧柴做饭、燃煤取暖成为村民的唯一选择。针对近年来的北京市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增多的现象,2015年,该区在大华山镇前、后北宫村率先实施了“煤改LNG”试点工程,目前,市级已经出台LNG气价补贴政策,补贴后与市政管网天然气的终端价格一致,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户均3000元左右,且较燃煤清洁方便,还能同时解决供暖、炊事和洗浴问题,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在两个试点村实现无煤化的基础上,今年平谷在全市率先打造大华山“无煤化”示范镇。平谷区在大华山镇中心区开始建设气源母站和LNG储罐一座,用于大华山镇各村和北部山区其他乡镇供气,并在全镇范围17个村推广实施“煤改气”工程。2017年,大华山镇还将完成全镇企事业单位的“煤改LNG”工程,实现全镇“无煤化”,预计每年能节省燃煤3万吨。
李永生表示,“煤改LNG”尤为适合燃气管线不能通达、供电能力弱的山区村的清洁能源改造,2017年平谷区计划实施57个山区村“煤改LNG”工程,加快清洁美丽乡村建设。
多措并举推进能源清洁化
近年来,平谷区按照平原地区两年“无煤化”原则,以“气代煤”、“电代煤”、“清洁能源代煤”等多种方式综合推进,加快能源清洁化步伐。计划2017年,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洁能源全替代,燃煤锅炉全清零,散煤销售点全取消。
记者了解到,平谷区自2013年开始散煤治理工作,现已完成全区25个村约1万户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共压减燃煤约3万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二氧化硫513吨,氮氧化物200吨。目前,全区还有240个村约7.8万户居民使用散煤采暖,年用煤量约19万吨。
2016年,该区制定了全区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工作方案,按照“先气后电、优质煤全覆盖”的原则,加大了清洁能源改造力度,区政府除了按市级政策要求匹配补贴资金外,还出台了平房区域煤改气补贴政策和LNG气价过度性补贴政策。到2018年底,全区所有村庄全部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力争实现居民生活“零用煤”的目标。可压减燃煤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二氧化硫3264吨,氮氧化物952吨。
2016年计划完成1.5万户居民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其中城区平房约1000户煤改气工程,目前工程已完成过半。19个村“煤改电”外电网工程大部分已完工,22个村的“煤改气”工程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计划9月底开工。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燃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