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让打工者回家之路变顺畅 志愿者义务送外来务工人员前往火车站及长途客运站

2016-02-03 作者:记者 屈斌 通讯员 黄秋萍

 
  1月25日至31日,由北京一砖一瓦文化发展中心等举办的“追梦人 回家”公益活动正式结束。由滴滴巴士载着建筑工人从建筑工地出发,前往火车站及长途客运站。除了为从四面八方来北京打拼的工人提供从工地到火车站的接送服务,在车上,志愿者还为工人准备好回家的新年福包,开启工人们温暖回家第一程。
  1月26日清晨5点30分,整个北京城仍在沉睡之中,而志愿者们已整装出发,前往丰台区槐房路的建筑工地。这里未来会成为繁华的商业广场,而遗憾的是,它的建设者无法见证它的竣工。因为随着工期的停止,这里的数千名建筑工人将回到自己的城市再觅生计。
  清晨6点, 第一批乘车的建筑工人已经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在寒风中等待开启他们回家的第一程。回家的兴奋使他们忘记了疲惫。他们此次的目的地将是距离北京2660公里的云南大理,33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加上8个小时的大巴才能回到家乡。
  由于建筑工地普遍离市区较远,工人们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火车站的话将会十分不便。因此当得知可以享受志愿者通过滴滴巴士提供的接送活动时,工人们十分踊跃地报名。
  最早报名参加活动的李师傅,他老家在陕西汉中,三个月前在施工的过程中受了工伤。据李师傅介绍,当时楼上的一块木板被风刮倒直接砸在他脚上,导致了骨折。由于脚伤未愈,他需要靠拐杖协助行走。他说,行走不便,多亏了志愿者们能把他接到火车站,否则回家真成了难题。在顺利抵达目的地时,李师傅感慨地说,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社会上已经很少了,并一再向志愿者的照顾表示感谢。
  开往回家第一程的大巴上,一路充满了欢声笑语。志愿者为工人在车上准备了歌曲和礼物之外,工人之间也互相诉说着自己打工的心路历程。来自云南大理的刘银仕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生计,她与丈夫一同来北京的建筑工地做起了钢筋工,而留在云南的孩子需要交由自己的公公、婆婆照顾。由于路途遥远,她一年只能回家一次,与孩子相见的时间也仅有十多天。生活的压力与对孩子的思念让她对到远方打工十分无奈。她说,回家是为了看挂念了一整年的孩子。
  云南离北京约2660公里,这个数字隔断了许多家庭的亲情。周师傅说,大家回家订的是硬座,33个小时。下火车之后,仍需坐1天的汽车才能回到家。回家太难,而更令他们难受的是,工资也还未结算,可是家依然要回。周师傅说,出来打工没有不辛苦的,内心依然充满乐天的精神。
  一砖一瓦的负责人刘晓红表示,建筑工人常年漂泊在外,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缺乏社会保障,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联合社会力量关注建筑工人,在工友回家的路上给予支持。她认为,建筑工人其实跟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样是“追梦人”,都是为了心中劳动有尊严,生活有保障的梦想而努力。还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进驻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为留守儿童。通过这次活动,缩短了工人回家的路程时间,让留守儿童多与父母团聚一两天,工人们的心理就会有很大程度的平衡。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