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五年累计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 我市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2016-01-18 作者:盛丽

  开栏语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阔步前进,着力解决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辉煌十二五”系列报道,持续反映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敬请关注。
  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五年累计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十二五”期间,本市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1月15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北京“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6大亮点。
  亮点一:
  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
  据了解, 2014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2万亿元。此外,在“十二五”期间,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9.9%,成为我国首个商品消费突破万亿元的城市。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占市场消费总额的比重达到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千亿级大关。其中,2011年突破3000亿元,2014年突破4000亿元,2015年达到4723.9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财政对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保障民生等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更加高端化,功能更加向高端产业功能区聚集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越来越强。
  亮点二:
  服务业比重提高到80%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首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取得三个“国内领先”。
  “十二五”期间,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国内领先。服务业比重由2010年的75.5%提高到80%左右,服务型经济特征进一步巩固。
  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国内领先。2014年在京世界500强企业总部52家,比2010年增加22家,位居全国第一。开放型经济发展呈现新局面。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贸易规模稳步增长,2015年突破1200亿美元,国内领先。实际利用外资130亿美元、企业境外投资95.6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倍和12.5倍。
  亮点三:
  压减燃煤1400万吨 
  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本市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年累计压减燃煤近1400万吨,压了全市一半以上的燃煤;从区域看,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86%左右。
  “十二五”期间淘汰老旧机动车183.2万辆,基本淘汰黄标车,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53万辆。2012年以来,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15.8%,全社会大气污染治理的共识进一步形成。
  亮点四:
  完成平原造林105万亩
  “十二五”期间,本市大力推进城市森林、绿色休闲空间建设,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0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6个百分点;新增城市绿地4850公顷,相当于6800个足球场的面积,每个新城建设了一个滨河森林公园,全市建成158个城市休闲公园,林木绿化率达到59%,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
  此外,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实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120万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提高到55%,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再生水利用量达到9.5亿立方米,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十二五”期间,本市水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恢复建设湿地7.2万亩,建设湿地公园7处,实施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永定河“五湖一线”成为首都的一道亮丽风景。
  亮点五:
  轨道交通新增218公里
  围绕交通拥堵治理,本市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新增运营里程218公里,增量规模全国领先,总里程达到554公里,位居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时期轨道交通建设投资2000亿元。累计施划公交专用道425公里,中心城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1400万人次。完成疏堵工程408项,加快主干路、微循环、综合交通枢纽、停车设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亮点六:
  人口增量增速逐年下降
  “十二五”期间,本市人口增量和增速逐年下降。“十二五”前四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和增速分别较“十一五”时期回落37.4万人、2.7个百分点,体现了功能疏解、产业调整的成效。
  图为“煤改电”工程受益者坐在家中眉开眼笑。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