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寒风中有一群热火朝天的筑路人

2016-01-13 作者: 马超 邱勇 来源:劳动午报


  “可以了,摇上去吧。”随着下面的人一声吆喝。只见上面的一名工人用手慢慢地摇动轱辘,一桶泥土缓缓地从孔里提升出地面,停稳后,另一名工人迅速将桶拿走,把泥土倒在一旁。
  这里是中国中铁六局长安街西延引起丰沙铁路改建工程,地处西五环首钢旧厂房区内,十余个工程孔桩同时开工,农民工们三人一组,现场几十名农民工正热火朝天地做工程孔桩。
  1月11日上午,北京的最高气温已经跌入零下,最高气温才-1℃。现场刮着寒风,但是挡不住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干劲。在丰沙铁路改建工程数百米长的工地上,农民工们或者打孔,或者绑钢筋,或者支模……一片繁忙。
  为保原线运行
  只用传统施工方法
  “由于长安街西延,我们要将丰沙线从南向北平移30-50米。改建工程离原来的丰沙线距离并不远,而丰沙线还在运营中,考虑到安全问题,做工程孔桩不能像以往动用大型机械,只能用传统的方式施工。”项目经理高海兵说。
  “这段工程1月7日开始进行钻孔桩施工,完成钻孔围护桩40根。这段工程去年12月25日开始进行构筑物破碎及基坑开挖施工,基坑开挖1470方,1月3日起进行防护桩施工,本周完成4根,累计完成7根。这段工程累计完成灌注防护桩1622根,完成冠梁混凝土浇筑1510米,U型槽基坑开挖土方57900方,累计完成U型槽底板300延米,边墙完成120延米。”高海兵指着现场的施工图纸,一段一段地向记者介绍目前的施工情况。对于现场施工的数据,高海兵精确到了个位数。
  高海兵告诉记者,丰沙铁路改建工程是从去年10月开始施工的,施工工期为22个月,2017年交工。
  寒冬仍坚持
  每天工作8小时
  在现场,记者感到寒风具有穿透力,掏出纸和笔记录时更是感觉双手冰凉,便问一名农民工:“这么冷的天气,你们用什么防护?每天工作几个小时?”
  听到记者的询问后,这名农民工停下来,用手摸了一下安全帽里面的毛绒帽子回答说:“每天工作8到10个小时吧,看每天的工作量。我在安全帽里加了一顶毛帽子,这样就不怕冷了,干起活儿来身体还发热呢!”这名农民工叫袁保宁,今年31岁,来自河北保定,是一名木工。
  袁保宁还告诉记者,食堂每天都准备了热乎乎的姜汤,干完活回去喝一碗,不光身体,感觉心都是暖的。
  “今年过年要早几天回家,所以过年前我们还得把工程的进度赶一赶,完了好放心回家过年。好久没有看儿子了,我得回家看看儿子去。”袁保宁说。
  电焊工时元云来自河北邯郸,他今年31岁,家有一儿一女,女儿9岁,儿子5岁。“我希望多赚点钱回去,女儿生日是在腊月,我希望赶回去陪她过生日。今年她的愿望是想要一辆新的自行车,我一定会满足她的愿望。”时元云说。
  和世光今年37岁,是一名钢筋工,他想干完活早点回去,给孩子买新衣服,陪家人一起过年。
  “天寒地冻,农民工们建筑热情很高,每天都需要在户外工作8至10个小时。同样,我们项目部的职工也得每天在现场这么盯着,和农民工一起劳动。他们是一群最美的建筑人。”项目书记李文说。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