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8号线五福堂至六营门区间24小时作业 工人吃饭喝水都在地下完成
2015-12-15 作者:记者 边磊 通讯员 彭力 来源:劳动午报
前几天,是南苑机场东侧不远的地铁8号线三期15标五福堂至六营门区间盾构始发的日子,虽然盾构施工对于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四处的工人们来说早已驾轻就熟,但每一次始发都犹如第一次般郑重其事。
盾构机一旦开挖
将24小时不停歇
在每个施工工地,动土前都有个小小的仪式,杀鸡、燃香、放鞭。这一系列在外人看起来带有些古老色彩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工人们心里踏实,祈福工程顺利、平安。
上午10时,在地下10米深处,直径6.14米的盾构机头已经在洞口停放等待,机头前正对的是车站北端进行区间施工的盾构预留圆孔,里面是尚未开掘出的泥土。7节台车顺着机头向后延伸,随着开掘前进,工人们要穿过台车才能进入操作室和机头。
洞口绷好一圈厚厚的橡胶皮垫,一是防止机头入洞后外壳磨损,二是起到机头与洞口密封的作用,防止泥土外溅。
掘进仪式简单而郑重,几十名作业队工人和施工人员在盾构机头四周站立观望,工程负责人和几名工人代表在盾构机头上完成了整个仪式,现场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这是地铁8号线三期第2个开始盾构掘进的标段。仪式结束后,大家分工将现场收拾干净,等待午饭后开始掘进。一旦开挖,盾构机将24小时不停歇,现场工人分3组轮流工作,每组12小时,吃饭、喝水都在地下完成。
劳模带队先上阵
工人各司其职作业有序
最先上阵的,是北京市劳模陈友山带领的作业队。这支25人的队伍里,有人负责在地面开龙门吊车,有人在地下负责拼管片,有人负责操作盾构机,各司其职,作业有序。
盾构机手王晓卫在操作室内的电子液晶屏幕前,用手触摸着由16个圆点组成的盾构机的16根千斤顶推进模拟图形,并控制其中的9根顶进,盾构机就这样,用让人感觉不到的速度开始缓缓前进。这时作业队里的其他人,3人在地面上负责向下运输管片,地下的轨道两侧,先是3人接收管片平稳落地,然后电瓶车将管片顺轨道推送至机头后方,此时又有3人接收,并将管片用吊车吊到机头内指定位置,再由下一组3人将管片二次吊装到拼装机下。此时,可以旋转360度的机械手,将管片推送到机头内圆筒形管壁的需要位置,拼装工人迅速上前用螺丝将管片固定住。每一环成品由5大1小,一共6块预制好的管片组成,再环环连接形成隧道。
“这是负环,就是在隧道外拼装完成的,将来隧道贯通,这些负环是要拆除的。”陈友山说。
陈友山一直忙前忙后,这里杂物多了,那里梯子碍事要锯掉,人员安全、规范操作,他前前后后上上下下一直走来走去。
盾构机推进、出土、吊运管片、拼装管片……继续推进、出土、吊运管片、拼装管片……每个工人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工作位置,随着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隧道不断延伸……
每天掘进20米
预计春节前单线洞通
8号线三期15标生产副经理张新全在开挖前已经预估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掌握相应的解决办法。15标盾构区间五福堂至六营门段单线全长1283米,预计60天推进完成。沿南大红门路向前推进,地面是快速公交1路。
“这台盾构机参加过多个地铁工程建设,对这里的地质条件还是可以适应的。”张新全说。
此次五福堂至六营门区间地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有粉细砂,中间有60米长的砂卵石地层,经过盾构机对土质的改良,基本能保持每天掘进20米的速度。
“唯一的难点在六营门出洞时,由于盾构接收井的平移宽度不够,因此机头要经过一个18米长的弯道后,将机头横过来才能解体吊出井外,不过我们已经想好办法了。”张新全说。
8号线三期北起中国美术馆,南至大兴区五福堂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北京中轴线轨道交通线路。五福堂至六营门盾构,预计春节前单线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