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配电水平几何许 电线杆上见分晓

2015-12-08 作者:记者 闵丹 于佳 实习记者 王绘春 来源:劳动午报




 
  配电水平几何许 电线杆上见分晓
  直击2015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配电线路工决赛现场
 
  凛凛寒风中,十几根高达12米、光秃秃的电线杆静静伫立着,但见一个个头戴安全帽、脚穿脚扣的配电工利索地爬上爬下,各自进行着配电拉线作业。如此寒冷的天气,汗水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流下……这是2015年北京市“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配电线路工比赛的实操决赛现场。
  准备工作也计入考核范围
  早上8点,记者来到本次决赛的比赛场地,看到第一组的选手已经开始了比赛前的准备工作。“这次比赛高手云集,能进入决赛是对我的能力的肯定。期待自己在决赛中能取得好成绩!”一位来自昌平电力公司工会的选手说。据介绍,本次比赛由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承办,从5月份启动报名,其中配电线路工初赛报名人数489名,最终来自10个单位的44人脱颖而出参与决赛的角逐。
  第一组比赛时间是8点半。还没到比赛时间,选手们已经开始做准备了。在比赛前,选手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杆位距离,先从电线捆上绞下长短合适的线。食指粗的电线非常硬,绞线的时候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力量。按照比赛规则,在3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选手们需要完成10kV线路GJ—70拉线制作,比赛项目不仅包括拉线上把制作、登杆作业、拉线下把制作,着装、材料准备、登杆前检查、拆除工作、安全文明生产等项目也算在考核范围内,并有严格的打分要求。
  在着装方面,要做到安全帽的帽带系紧,工作服的胸、袖口系好,绝缘鞋鞋带系好,手套戴好,个人工具准备齐全并挎好等。在材料准备方面,上楔形线夹、UT楔形线夹、地锚、粗绑线、细绑线、钢绞线等应用工具都要检查完好,而这一项占到了10分之多。在登杆准备方面,安全带、脚扣、绳索、电杆的杆基、杆身等需要检查完好。决赛选手的水平都很高,一分都不能丢,而光准备活动在整个比赛100的满分中就占到了18分的分值,可见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工艺精细程度精确到毫米
  8点半,比赛准时开始。一组6人,每人一个工位,每个工位前有两名裁判。裁判拿着秒表、卷尺,对选手的实操时间和精确程度进行考察。随着裁判的 “比赛开始”口令,选手立即投入到拉线作业中。弯曲上把钢绞线、穿入楔形线夹、砸入楔形、剪断钢绞线、铁绑线绑扎,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拉线上把的制作。其中一位选手边做边对自己的作业步骤进行解释,清晰明了。在有的环节,选手需要脱下手套来进行作业以确保精细度。记者从裁判的口中了解到,这部分的操作标准精确到0.5毫米,评分也精细到0.5分,可见比赛对于工艺精细考察的严格程度。
  完成拉线上把的制作后,选手们陆续开始了登杆作业。“对于配电线路工来说,爬杆是基本功力。选手需要胆大心细,更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一名裁判介绍道。记者在现场看到,选手们穿着脚扣,系好安全带,一步一步,不到一分钟,已经爬到了12米高的电线杆的杆顶。由于电线杆越往上越细,脚扣的倾斜程度也越来越大,但选手们在登杆过程中,各个步伐稳健,丝毫没有磕碰或者打滑。登上杆顶后,选手们仅靠两个脚扣和一条安全带,稳稳地站在杆上,没有一点摇晃。完成杆上作业后,选手们回到地面完成拉线下把的制作。这一部分与拉线上把制作的工艺要求一样,同样精确到0.5毫米,评分精细到0.5分。
  据介绍,这场实操比赛的打分项多达56项。“配电拉线是一项精密细致的工作,选手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出一点差错,更要对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一位大赛工作人员介绍说。
  决赛拼技能更考安全意识
  30分钟的比赛时间马上就结束了,选手们也陆陆续续完成了操作,开始进行拆卸工作。记者了解到,拆除工作不计时,但是按安全操作考核,也计安全分。在这次的决赛中,除了技能和工艺,对于安全意识的考察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从比赛的准备环节,到实际操作,再到最后的拆除工作,对于选手安全意识的考察贯穿始终。由于比赛当天风比较大,在比赛开始前,各位裁判都叮嘱选手们注意安全。在比赛结束后,是否清理现场,工作中是否发生物品坠落、使用工器是否发生不安全现场等,都在考核范围内。
  “这场比赛,比的就是选手们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熟练程度。选手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在电工作业中,选手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才能保证他人的安全,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本次比赛的裁判长王月鹏说。
  本次决赛的选手年龄跨度也比较大,最大的选手是来自房山区供电公司工会的史俊新,出生于1960年,而年龄最小的则是90后选手,来自照明管理中心工会的马春雨,出生于1992年。据介绍,今年“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各工种的冠军将核发国家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第二名到第十名和复赛前五名核发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