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特写 > 正文

16家火勺店师傅同场比拼手艺

2014-05-22 作者:王卓 文 陈艺 摄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直击延庆火勺王比赛永宁分会场
  ■火勺从战时食物转变为居家美味,现已成为传统文化
  ■用烤馕的做法制作火勺,更多酥脆鲜香在口中
  ■5分钟烙10个火勺创造永宁纪录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从南京到北京,吃火勺到永宁,这句话足以说明火勺的美味,一个油桶样子的烤炉,一根火勺锤儿,一碗充满花椒面、油、盐的调料罐,一盆刚刚弄好的白面,这些就是制作出外焦里嫩火勺的原材料。周一下午,在延庆县永宁镇,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火勺王比赛,吸引了当地16家制作火勺的商户参加。比赛在欢声笑语中开始,同样也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庆祝端午,弘扬传统文化
  本次延庆火勺王比赛不仅是为了让选手们相互切磋,获得更加正规的“延庆火勺”的标志,更是成为延庆地区端午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据永宁镇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介绍:“火勺是永宁镇的一大特色,希望利用这次活动,能够将我们的火勺文化保留,而且让他成为一种特色,跟杭州小笼包、沙县小吃一样,有自己的品牌,因此我们会向获奖的商家颁发‘延庆火勺’的标志。”
  参加比赛的张大姐是镇上的火勺商户,她介绍说:“我已经制作了近20余年的火勺,每天几乎都能够卖出好几百个火勺,凭借着这个手艺,我能够养活一大家子人,火勺5角钱的价格既便宜又管饱,永宁镇的居民无论小孩还是老人都爱吃。”
  来自延庆第一职业学校的赵老师介绍说:“永宁火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记载最早是从明清开始的,因为火勺易储存、不怕坏的特点,所以在几百年之前属于战争粮食,专门供给士兵食用。随着战争的结束,渐渐地当地居民开始喜欢火勺,如今已经成为永宁镇的一大特色,不仅家家户户每天早上要吃火勺,就连很多旅客也会慕名而来,买几百个火勺带回家。”
  考验火候,老手也没把握
  在制作火勺时,火勺的底部要略微比它的边部低,两边高中间低的造型形成了一个圆圆的勺子,火勺这个名称就来源于此。从别人制作火勺的过程来看,其实并不复杂,和面、将面捏成烧饼的形状,制作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勺子造型,将底部放在饼铛上烤,等到底部熟了之后,翻过来继续烤上面的部分,过两分钟后,将火勺放入饼铛下面的特质烤箱中烤上大约3分钟的时间,只要看到火勺中间的部分鼓起来,一个外焦里嫩的火勺就做好了。
  不论是听别人讲述火勺的制作过程,还是自己看别人操作,都觉得火勺的制作挺简单,但其实并不尽然。在比赛中身经百战的选手们就遇到了问题,做了20多年火勺的张大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次比赛使用的设备都不是自己的,所以火候的使用就成了大问题,张大姐边比赛边说:“这个炉子不是自己的,火候就把握不好,你看刚才那个我就弄糊了,在平时我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5分钟我就能把10个火勺做得又酥又脆,这也是永宁的最快纪录。”
  尽管张大姐的火候在比赛中因为炉子的原因没有掌握好,但在品尝她制作的火勺时,还是感觉到了火勺外皮的酥脆和内层的柔软,真正体会到了火勺外焦里嫩的感觉。在最后的评奖环节中,专家在看到张大姐的火勺后表示:“你有的火勺做得不错,不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非常好,但就是数量不足。”最终张大姐在16组参赛选手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对于这样的成绩,张大姐很满意,微笑着请观众品尝自己的火勺。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