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香阑 马骏 赵新政 刘欣欣 黄葵 周美玉
老板是单位的经营者,是企业的带头人。有的老板,员工有了难处愿意跟他说,有了喜事高兴与他分享;有些老板,员工见了他躲着走,单位里死气沉沉……老板,是员工离不开的领导。那么,在员工眼中,什么样的老板才是好老板呢?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马静 店长
“把员工当朋友的老板是好老板”
“王总既是我们的老板,又是我们的朋友。他真的没有一点架子。”谈起自己的老板——陕西坤宝责任有限公司老凤祥北京经销商总经理王军柱,职工们都有着说不完的话。
北京老凤祥甘家口店店长马静告诉记者,作为一个知名品牌的老总,他没有一点架子,很多店里的事情他都会亲力亲为。给店里送货调货,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跟着一起跑。
有一次,一位顾客在店里看好一款很特别的18K金戒指,但是没有顾客合适的指圈。由于这款戒指改不了圈,员工们只能向各店询问,当得知好多店都没有,可顾客又特别喜欢这款,一直恋恋不舍地在店里等待答复时,员工们就给总经理王军柱打了电话。王总知道后,亲自到公司帮顾客查货,不仅如此,他还一家店一家店的去找。为了能让顾客买到最心仪的商品,他终于在两家店内找到了两个号码只差半号的戒指,并亲自送到店里。
“当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他让员工都回家,自己在店里一直等着顾客来取。看到顾客心满意足的戴着合适的戒指离开时,他才放心地走了。”马静介绍。
员工们说,每次王总来到店里,他都会对大家嘘寒问暖,这让员工觉得很温暖。特别是当职工有事或生病了,他得知后都会第一时间打来电话。
总经理王军柱告诉记者,只有真正用心去关心每一位员工,把员工当成朋友,同时也让员工把自己当成朋友的老板,才是好老板。他说:“我觉得作为这样的老板,员工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杨永利 外地打工者
“善待员工的老板才是好老板”
外地来京打工者杨永利很羡慕老凤祥的员工:“甭说把职工当朋友了,只要老板别把我们打工者不当人看,对我们态度好些,吃住方面稍稍改善一下,我就觉得他是好老板。”
今年49岁的杨永利,是湖南祁阳的一位下岗职工。他下岗时,儿子正在读高中,老婆的工资很低,靠她一个人的收入养家,再攒钱准备供儿子上大学,难。于是,杨永利咬咬牙,离开老家去深圳打工。2008年,儿子考上北京的大学,杨永利就来到首都边打工边陪儿子。
“从离开老家到现在,我先后在十多家企业工作过。在这十几个老板中,我发现南北有差异:广东、湖北等南方的老板,跟我们这些打工者说话时态度很随和,工作时也比较客气,双方关系处得很融洽,而且他们一般不拖欠工资。在工作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我觉得南方老板在管理方面更加人性化。”杨永利告诉记者。
他说:“在我接触的北方老板中,北京老板还不错,其他几个地方的老板就不怎么样了。平常见着我们这些打工的,总是满脸严肃,从没有个笑模样。跟我们一说话,语气还特别横,就像欠他多少钱似的。虽然我们是从外地来的打工者,但我们靠劳动挣工资,至少应该得到老板的尊重吧?可这些老板总觉得员工是靠他吃饭,工资是他赏赐给我们的,总是变着法儿的让你多干活、少拿钱。”
杨永利介绍,他在一家工地打工时包吃包住,20多个人住在一间简易房里。“那房子是临时搭的,潮湿闷热,我们每天干完活儿没地方洗澡,只能简单擦擦,屋里的味可难闻了。”他说,不仅住的不舒服,吃的就更差了:“每人俩馒头,顿顿是开水煮菜,一点荤腥儿都没有,还齁咸,老板准不吃这饭。”
“让老板把我们打工的当朋友,那是奢求。我们靠付出劳动换来工资,工作再苦再累,只要老板善待员工,哪怕少给点钱,我都愿意跟着他干。”杨永利说。
李可 律师
“我的老板就是好老板”
“我现在的老板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板!”李可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法学硕士,今年刚刚毕业加入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春林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老板。
“一个好老板一定要善于用人,会整合资源。”李可告诉记者,她的老板并没有老板的架子,而是非常地平易近人。“唐律师不是把我们当作他的下属,他经常强调,我们不是为他做事,而是为自己、为这个团队,这样反倒更能激发我们做事的劲头。而且,唐律师特别善于挖掘团队中每个人的优点,然后根据个人的优势给我们安排工作,让每个人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为团队的一员,李可的优势是善于处理文字方面的工作。因此,唐春林将内勤等文字性的工作交给她处理。“律师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我们更像一个团队合作的关系。律师需要处理的事情分很多种,我们还有能说会道的同事,专门负责与客户洽谈。”对于目前的分工,李可表示十分满意。
“我心目中的好领导,还需要有足够多的专业知识,并且不吝啬,能够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作为刚入行的李可,她口中的不吝啬不是发工资不心疼,而是对于她未来的律师之路有所助益。
在唐春林律师的团队中,每周五的例行会议为李可这种年轻律师的成长成才铺就了一条坚实的道路。“每次会议大家会交流一周的工作,这样一来,我的工作就不局限在自己的范畴内,还能对团队所有人的工作都有所了解,知道他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李可的梦想是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在做助理的过程中,她不断汲取养分。
“唐律师每次开庭都会带我们去旁听,还会告诉我们某些类型案件的诉讼技巧,都是他自己的经验总结,很实用的东西分享给我们了,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经验。我很多同学的老板很少会教他们东西,就是单纯的雇人干活。”与自己的同学相比,李可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刚出校门就遇上了一位好老板。
雷有喜 农民工
“不违法的老板就是好老板”
在北京打工近5年的农民工雷有喜,听说记者要采访他心目中的好老板是什么样,有一肚子话要说:“这个太简单了:不违法就是好老板。”
2009年10月,经老乡介绍,雷有喜从河南老家来到北京科丰热力供应中心打工。“我们公司是一家供暖企业,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的供暖季,我们这些农民工不但周六、日要上班,就连元旦、春节这种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休息不了,可公司却不按法律规定向我们支付加班费。”他告诉记者,最近企业合并,本来劳动合同到今年6月30日才期满,但公司不让他干了:“单位让我在一份协议书上签字,签完给我5000元,不签不给。胳膊拧不过大腿,好多人都签了。我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补缴社保费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他们不给。后来单位把补偿提高到9000元,我还是没签。我不想占企业的便宜,只想要回我应得的那部分。”
没了工作又不给赔偿,雷有喜向劳动监察进行投诉。他说:“我跟老板无冤无仇,也不想这么做,可没办法啊。比如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但每次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签完字后公司就把合同拿走了,从来不给我们。我找了劳动监察后,才拿回了劳动合同,还发现是份假的。”
雷有喜对记者说:“如果老板遵纪守法,该给的钱不赖账,应该履行的劳动合同不违法解除,该给我们上的保险不拖欠,就不会发生劳动争议了。我是一个农民工,没什么文化,来北京打工就为养家糊口过上好日子,我都知道不能干违法的事,为什么老板不知道呢?我真希望北京科丰热力供应中心有个好老板,早点解决我与单位的劳动争议。”
关新民 车间主任
“好老板让职工有前程”
“什么样的老板是好老板?这没有什么确定的、统一的标准。”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结构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关新民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个老板能把企业办好,让职工有业可就,生活有奔头。这就是好老板。作为职工,大家最害怕的是在企业里埋头苦干几十年、到老了的时候,它却倒闭破产了,让大家到外边连工作都找不到。”
今年46岁的关新民1985年参加工作。这些年来,他从工人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企业的生产管理骨干。“经历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经济模式的转变,我觉得无论是老板还是企业决策层,在把握发展方向的同时,一定要时时刻刻心里装着群众,这是不能丢的。”关新民说:“领导什么时候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他做出的决定才有群众基础,才会受群众拥护,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我举个例子,你看是不是这个道理。”关新民对记者说,今年4月,结构车间的职工提出:在运油车罐罐体内部焊接时,因烟尘排放不畅,影响了身体健康。公司领导听说后马上拍板尽快解决,但市场上没有相应的设备。经与厂家沟通探讨,最后决定由厂家提供排风吸尘机和烟管,车间制作支架和铁筒再自行安装。先期试验一套后达到了预期效果,随后又做了3套。虽然这次花了2.4万元,但职工很满意。职工们心气顺了,干活儿就更加积极主动了。
“我们这儿有‘三个三分之一’职工培养计划,到什么级别、岗位拿什么工资,人们都觉得有盼头,在管理上没什么大问题。”关新民告诉记者:“我认为作为企业管理者,在出台、实施各项奖励机制、惩罚机制时,千万不要自己以为公平公正就行了,要体现公平公正必须公开。至于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标准才算真正的公开,这很难说。但有一点,那就是只要自己做出的事情能拿到桌面摊开来说,让人信服就差不多了。这当然包括用人机制,企业用什么样的人,其实是一种导向。让踏实肯干、有能力有业绩的人有为有位,企业就会有更好的前程。”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