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3月19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徐颖介绍全市集中观察点相关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已建立境外进京人员集中观察点149处。
为有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最大限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本市已发布通告, 从即日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医学观察,费用自理。对居家观察的人员评估条件作了更加明确、更加严格的界定,不再受理有单独住所且住所内没有其他同住人员的居家观察申请。并对国内其他口岸入境进京人员明确提前报备、如实报告、集中观察的有关要求。
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已建立境外进京人员集中观察点149处。具体在设置标准上,严格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设置标准及管理技术指引(3.0版)》,对集中观察点的平面布局、通风系统、废弃物处置、消毒保洁等进行严格规范,确保符合卫生防疫要求。集中观察点设立后,还要由卫生部门进行医学评估,由应急、住建、消防等部门开展安全检查,检查评估合格的,才可投入使用。
集中观察点在力量配备上,抽调运营管理、医疗卫生、生活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的精干力量,高标准做好物资保障,着力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在管理方式上,严格落实封闭管理措施,由卫健、疾控、环卫等专业部门负责,科学划分指挥区、工作人员区、留观人员区,实行分区管理,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垃圾处理等工作,切实防止出现交叉感染。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同时,努力让集中观察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在食宿安排方面,集中观察对象原则上单独房间居住,在房间内单独就餐,根据各观察点实际,可通过营养套餐定制、外卖代送等方式,满足多样化的餐饮需要。
此外,在外籍人员入住的观察点,还专门配备了英语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及多语种翻译人员,发放了英、日、韩、意等多语种防控指引,开通外语电视频道,充分尊重外籍人士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提供清真餐、西餐等多种选择,以暖心服务让外籍人士感受北京温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