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15个街道已组建2000余人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 平安里430户居民坚持垃圾分类23年
2019-12-06
本报讯(记者 边磊) 位于西城区平安里的大乘巷小区,是本市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从1996年开始率先试点垃圾分类。如今,大乘巷小区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已经达到100%,分类投放率能够达到85%以上。
“这个小区的430户居民自觉坚持垃圾分类,至今已有整整23年了。”说起大乘巷教师宿舍院,垃圾分类指导员赵文山说,最初小区的垃圾堆放在楼前,环境很差。1996年,大乘巷教师宿舍院成为北京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此后多年,小区居民一直没有间断垃圾分类。
每天居民的厨余垃圾量非常大,怎么知道谁家做得好,谁家没有分对?原来秘密就在厨余垃圾袋上。据介绍,居民领取的厨余垃圾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一扫码就知道这些厨余垃圾都是谁家扔的,分类正确的我们会进行表扬奖励,分错超过三次以上,垃圾分类劝导员会上门进行宣传,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扫码后,智能垃圾柜的舱门就会开启,扔对了能积分。攒够一定的积分,则可以到隔壁的积分兑换机上,兑换牙膏、肥皂、钢丝球等小礼品。
修改后的条例特别提出,本市要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监督单位和个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在大乘巷小区,5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从上午7点到9点准时“把守”着垃圾桶,手把手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除了垃圾分类指导员,小区内还有49名垃圾分类志愿者。
目前,仅西城区15个街道就已经组建了由2000余人组成的、覆盖全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的垃圾分类宣传,协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到2020年,全市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90%,覆盖300多个街道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