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控规编制 开建23个科学设施平台 加强人才住房保障 怀柔将打造宜居宜业百年科学城
本报讯(记者 崔欣) 今年,怀柔科学城将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同时将有23个科学设施开工建设。记者昨天从怀柔区“两会”获悉,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将重点围绕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个核心要素内涵,立足打造宜居宜业的百年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是‘科学+城’,是科学研究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它在规划编制和实施方面要更加侧重于打造城市的概念。” 据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介绍,除了控规,怀柔科学城还要完成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和地下空间、科学田园和土地增效、智慧城市、城市风貌和景观、海绵城市和水影响、国际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的编制。“按照规划引领的原则,我们还将开展科学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建立科学城特色的指标体系。”
在项目建设方面,怀柔科学城今年将做到“开工一批,调试一批,储备一批”。据悉,截至目前,已经开建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在今年实现土建竣工,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也力争实现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同时,将推进先进光源技术研发测试、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研发、材料基因研究组研究、先进载运与测量技术、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及有效载荷等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基建工程建设和设备研究采购,力争年底前土建工程竣工,设备安装全面启动,部分项目完成调试。
在加强住房保障方面,怀柔科学城正在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怀柔科学城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据测算,到2021年左右,怀柔科学城入住的科研人员将达到6200人,在这段时间内怀柔科学城预计提供包括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以及商品房的数量将达到6000多套,基本满足科研人员住房的需求。”伍建民介绍,今年怀柔区规划建设2个国际人才社区,目前正在选址阶段,2019年年底前将确定选址,力争2020年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