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法院引进第三方参与司法救助
2018-07-06
本报讯(记者 王路曼) 昨天,密云区人民法院举行了第三方执行救助机制合作签约仪式,探索通过引入第三方救助机构参与司法救助,使法院执行工作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化解部分“执行不能”案件。
据了解,密云法院每年有25%以上的案件属于“执行不能”案件。而所谓“执行不能”案件是指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客观上无法执行的案件。密云法院则探索在通过司法救助对“执行不能”案件申请执行人加以帮扶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救助机构等参与到对困难申请执行人的救助中来,建立财政拨款、社会慈善资金互助互补的联动救助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执行救助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法院司法救助多为一次性救助,并仅能通过给付救助金的方式对申请执行人进行帮助。而第三方救助所提供的帮扶手段更为广泛,针对不同的帮扶对象可采取提供救助金、日常生活照料、免费技能培训等多种多样的救助方式,可以准确解决被救助人的生活困难。
据密云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陈兴介绍,该机制的救助对象主要针对因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而导致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经法院及第三方机构核实、认可后,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救助,同时决定救助的金额及方式。密云法院专门成立执行救助工作小组,为救治机制提供有效运行保障。
签约仪式上,密云法院与密云区玖爱救助协会签署合作协议,他们已成功帮扶首例12岁贫困申请执行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多家机构有意参与密云法院第三方执行救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