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计划建立“一户一档一个救助方案”救助困难群体 专业社会组织将参与精准救助
本报讯(记者 盛丽)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社会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起,市民政局将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针对部分困难群体,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救助,计划建立“一户一档一个救助方案”,到2020年预计覆盖全市十余万低保、低收入人口。
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处杨宝伟表示,该方案一共分为四个实施步骤,首先是由专业的社工进行一对一需求评估,比如对低保家庭进行困难认定,确定其困难的原因和困难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帮扶方案,争取做到“一户一档一个救助方案”,因户制宜地开展救助方案设计。随后,根据困难人员的具体需求对接相应的资源,比如对接街道和政府委办局,为解决具体困难“搭桥铺路”。所有的资源对接到位之后,最后由专业的社工组织开展具体的服务。
据悉,该工作将于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到2020年左右预计覆盖全市十余万低保低收入人口。杨宝伟表示,引入专业力量参与精准救助,其意义就在于,以前是由政府统一给钱给物进行帮扶,而现在追求的是更加精准化,直接按需给予救助,最大限度提高救助效率。另外,由专业的社工机构去做帮扶,更好地发挥利用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能提高救助水平。
“十三五”期间,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入推进“三社联动”服务机制工作,充分发挥社工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三方力量,丰富北京“三社联动”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增强社会组织的承载能力、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此外,还将围绕扶贫济困,重点关注低保人员、老年人、儿童、青少年、妇女、流动人口、流浪乞讨、社区矫正等领域社会工作开展和实践探索。
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本市还将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机构交流,形成京津冀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格局。拓展北上广深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经验交流和模式总结,形成本土经验。同时,加强本地区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社会工作交流,加强行业交流,借鉴经验,拓展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