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速览 > 正文

白宫说美联航暴力逐客“令人困扰”

2017-04-13 作者:新华社 来源:劳动午报

  新华社电 白宫发言人斯派塞11日在白宫例行吹风会上说,9日发生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联航)暴力驱逐乘客下机事件“令人困扰”。 
  美联航发言人当天承认,事发航班实际并未超售机票,强迫乘客下机只为安排公司机务人员。 
  斯派塞说:“我认为任何看到视频的人,对一个人遭到那样方式的对待,都不会无动于衷。” 
  他说,他确定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看到相关视频。 
  美国交通部已于10日宣布将调查这一事件。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呼吁联邦政府进行更彻底的调查。 
  美联航发言人乔纳森·格林11日说,事发航班满舱运载70名乘客,但实际并不是像美联航之前说的那样超售了机票,抽取4名乘客下机只为安排4名公司机务人员,以便他们次日能够及时到岗。格林还说,选择这4名乘客是基于公司运输合同的一套综合准则,其中包括“飞行常客”地位、机票类型、办理登机手续时间等多项元素。但立即有人士质疑,这套综合准则如此复杂,这一航班当时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执行这套准则以抽取乘客。 
  面对舆论风暴,美联航首席执行官奥斯卡·穆尼奥斯11日发表声明再次道歉,说美联航对这一事件“负全部责任”,将进行详细调查,并在4月30日前公布调查结果。 
  “我对那名被暴力带离航班的乘客和航班上所有乘客表示深深的歉意,永远不应该有人被如此错误地对待,”穆尼奥斯说。 
  但穆尼奥斯在10日发布的第一份道歉声明中,将事件轻描淡写为对乘客的“重新安置”,并在此前发送的公司内部邮件中表示支持涉事人员,称他们“按照既定程序应对相关状况”。他的声明和被多家媒体获取的这份内部邮件进一步激起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网民的愤怒。11日,数以千计的网民联名呼吁他引咎辞职。“声誉管理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希费尔当天说,美联航对这一事件的处理是“品牌自杀”。 
  连日来,在社交网站推特上,“抵制美联航”“拒绝乘坐美联航”等标签迅速走红,不少网友或分享自己乘坐美联航的负面体验,或宣布以后绝不乘坐美联航飞机,或直接贴出截图显示已退订美联航机票。还有不少网友支持受害乘客对美联航提起诉讼要求赔偿。美联航股票11日大幅下跌,逾6亿美元市值蒸发。 
  美国中部时间9日傍晚,美联航从芝加哥飞往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UA3411航班要求4名已登机乘客推迟行程将座位让给该公司机务人员,其中3人服从离开,一名亚裔乘客表示自己是医生需要次日出诊而拒绝,被强行拖拽下飞机,嘴部受伤流血,精神受到刺激。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名乘客是从越南移民美国的华裔,年已69岁。 
  机上乘客将手机拍摄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媒体后,点击量数以亿计,在全美和世界各地引发舆论风暴。在美华裔10日起向白宫联名请愿,呼吁联邦政府进行调查。目前,签名人数已超过白宫回应所需的10万人次。
  【短评】
  美联航如此待客太粗暴
  美联航一名亚裔乘客被安保人员强行拖下飞机并因此受伤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已经披露的情节显示,美联航及机场方在这一事件中的处理方法粗暴、任性,并因此招致众怒。 
  美国中部时间9日傍晚,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美联航飞往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趟航班为临时安排该公司机务人员乘机,要求4名已登机乘客推迟行程,其中一名年近7旬的亚裔乘客因拒绝让座,被机场安保人员强行拖下飞机,还因此受伤。
  白宫发言人斯派塞11日就这起事件发表评论说,任何看到现场视频的人,对一个人遭到那样方式的对待,“都不会无动于衷”。美国交通部已于10日宣布将调查这一事件。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呼吁联邦政府对这起事件进行更彻底的调查。 
  发生该事件,美联航在管理制度和提高善待顾客意识方面亟需反思和改进。如确有需要重新安排乘客,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协调办法,比如提高补偿金额直到有志愿者主动下机。这名亚裔乘客称其第二天要为病人看病而必须乘坐这趟航班,所以未配合工作人员要求下机。无论如何,因重新安排乘客而最终导致乘客被施暴这种令舆论哗然的事件,显示出该公司在危机处理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美联航和机场方的做法同时还招致美国舆论的纷纷谴责。有业内人士表示,美联航这种把乘客拖下飞机的做法比较极端。《洛杉矶时报》评论说,美联航和安保人员的做法“随意、粗暴、令人费解”。因被施暴者是亚裔身份,事件也引爆了中国舆论,网民认为美联航在这起事件中表现傲慢,做法过于粗暴。 
  在美国社交媒体网站上,不少网友还分享以往乘坐美联航的种种负面体验,显见此次顾客受欺事件并非美联航个案。 
  美国联邦政府已经介入此事,相关执法人员已被停职接受调查。当然,对于这起事件中涉嫌人身侵犯的做法,司法机构需要进行更为深入、彻底的调查,而美联航也该是时候反省一下自身服务方面的问题了。
  据新华社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