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别总塌塌不休
2015-05-05 作者:马涤明 来源:劳动午报
5月2日,开通不到半年的郑登快速路在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后,塌陷出长16米、宽5米、深1.1米的“天坑”,整个郑登快速路南半幅被迫中断。道路建设方郑登快速化公路项目部认为是路东侧侯寨乡的一个村子私自在道路下方顶管铺设雨污管,导致雨污水渗漏所致。而铺设管道的郑州水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说,此次路面塌方,是路面施工质量的问题,与他们无关。(5月4日《大河报》)
道路塌了,然后是修路的和修管道的打架,都说是对方的责任,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郑州西三环“15连塌”的故事,当时也是责任纠缠不清。
一个地方,不管是修不好一条路,还是管不好一条路,竟都成了解释不清的问题。之前的“15连塌”,记者说“都不好意思”再报道了,更有网友调侃:“是进吉尼斯的节奏吗?”而现在,面对“塌塌不休”似乎又可以说“不是一条路上的故事”。最难受的问题还是,出了问题之后只见各方打架,不见调查结论——尽管承诺掷地有声,且有人把桌子拍得“啪啪”响。
这一次快速路“天坑”事件,如果还是拍罢桌子便再无动静,或连桌子都懒得拍了,而依旧是,塌了道路税款来填,谁都没责任,恐怕这种“塌塌不休”的连续剧估计还要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