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共享员工”,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借用”或“外派”的方式实现劳动力的流动,以此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灵活用工方式。虽然“共享员工”是不少企业在疫情冲击下不得已的选择,但也不失为灵活用工方式的创新。相信即使在疫情过后,这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行业仍是前景可期。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共享员工”亦不例外。特别是其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那么必然会让“共享员工”这种用工模式失之于规范。此前共享单车在发展初期没有依法规范而导致该行业的野蛮生长,即是镜鉴,相关职能部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故此,要确保“共享员工”这种用工模式规范运行并有可期的发展愿景,就必须未雨绸缪地对其依法规范。司法机关、劳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职能部门,应及时给出法律适用指导意见,指导企业与员工以及企业间签订好相关协议,约定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承担,尽量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消除各方的后顾之忧。
□张智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