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共享员工”依法规范才能愿景可期

2020-03-03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记者调查发现,最早招收“共享员工”的是在线零售行业,之后逐渐推广至物流、制造业等行业。“共享员工”是疫情之下的权宜之举,还是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共享员工”在因“疫”而生备受青睐的同时,也因其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引发了广泛关注。(3月3日《新快报》)

所谓“共享员工”,是指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借用”或“外派”的方式实现劳动力的流动,以此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一种灵活用工方式。虽然“共享员工”是不少企业在疫情冲击下不得已的选择,但也不失为灵活用工方式的创新。相信即使在疫情过后,这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的行业仍是前景可期。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共享员工”亦不例外。特别是其中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问题,如不及时解决,那么必然会让“共享员工”这种用工模式失之于规范。此前共享单车在发展初期没有依法规范而导致该行业的野蛮生长,即是镜鉴,相关职能部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故此,要确保“共享员工”这种用工模式规范运行并有可期的发展愿景,就必须未雨绸缪地对其依法规范。司法机关、劳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职能部门,应及时给出法律适用指导意见,指导企业与员工以及企业间签订好相关协议,约定清楚各方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承担,尽量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消除各方的后顾之忧。

□张智全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