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垃圾分类需要“智能化”助力

2019-11-29


 
智能化管理“放大招”,垃圾分类更方便。记者探访发现,北京多个小区垃圾分类引入智能设备和大数据,优化管理让市民养成分类习惯。(11月28日《新京报》)
现在各地的垃圾分类,不乏这样网络时代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比如上海虹口区已经上线的一款橙小宝APP,垃圾收运时,如果不符合分类标准,APP就会拍照上传,并生成一个告知单,限期7天整改,一星期过后再不合格,这个点位的垃圾,就没人再来收运。
从“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激励等一系列 “软约束”,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增强文明和秩序观念,从而自觉做到垃圾分类投放,但尽量做到方便市民分类投放,也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题中之义。
另一方面, “软约束”要以自律支撑,但这毕竟是靠不住的,只有“硬约束”的如影相随,所谓“软硬兼施”,分类从不习惯到自觉的过程,才可以大大缩短。但现在于垃圾分类的监管,靠传统的办法,显然力有不逮。
而从现在垃圾分类的实践看,无论是方便市民分类投放,还是强化监管制约,智能化管理已经不可或缺。毕竟,如今是高科技时代,智能的运用无处不显神通。于垃圾分类,当然可以也应该借助科技的力量,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支持。
显然,推出更多的智能化管理措施,不仅强化了监管,也大大减少了垃圾分类的难度,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精准程度,将更有利于垃圾分类的加快推进。
□钱夙伟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