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暖心事”,真情实意“娘家人”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指出: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作为工会媒体,以职工为中心,传递工会声音,为职工群众发声,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从今天开始,本报特推出“劳动时评”专栏,在这里,我们将聚焦工会工作和劳动关系,关注职工权益,反映职工诉求,交流创新工会工作的意见,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春节将临,首都职工又接“大礼包”——近日,北京市总工会决定,通过“送温情、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送爱心”五大举措,让全市职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依据新下发的《关于在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的通知》和《关于2019年度基层工会开展慰问活动有关经费事项的通知》,2019年,全年节日慰问开支比例由此前的本级预算支出30%提高到50%;工会组织职工春节联欢,可为参加人员发放人均150元参与奖,同时将为全市会员发放30万张春节庙会门票;工会组织为会员购买生日慰问品(或实物券)标准也由200元提高到300元。
这些“真金白银”的“暖心事”,是北京市总工会“送温暖”不断深化、细化的结果,显示了具有工会特点的普惠性、常态性、精准性服务,必然受到越来越多职工群众的欢迎和信赖。
我们说,北京市总“送温暖”不断深化、细化,是因为其“送温情、送政策、送文化、送服务、送爱心”五大举措并非自今年始,而且,就“送温暖”活动而言,北京工会的行动比全总统一部署还早一年,并且经历了一个顺应形势发展,与时俱进,为满足职工群众诉求变化而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保障困难职工过好年,发展成为经常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救助;从基本生活救助,扩展到就业、就学、就医、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帮扶;从送去米面油、慰问金的物质关爱,上升到送健康、送文化、送多种服务的精神需求。
事实上,今年春节北京工会“送温暖”并不仅限于增加资金的投入,还将继续开展广受职工欢迎的文化品牌活动,实现送文化普惠制服务;进一步突出“暖心”“便捷”特色的暖心驿站建设和服务,让职工随时随地能够找到“家”;继续深入基层、企业和职工家庭,走访慰问劳动模范、困难职工、节日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和农民工;进一步倡导广大职工群众献爱心,参与“温暖义卖·爱心送福”“公益班车”等送温暖活动项目,在全社会营造帮扶互助的温暖氛围。所有这些,无不充分体现了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娘家人”的真情实意。
一项活动坚持开展28年,而且不断丰富、创新,的确难能可贵。它得益于工会的同志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晰的认识,对职工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心里装着职工群众,时刻想着职工群众,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得益于工会的同志工作作风扎实,肯于深入实际,充分了解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状况,认真探访职工群众需求,才能够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得益于工会的同志进取精神与创新智慧,把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关爱、关怀做细落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工会“送温暖”受到了职工群众的欢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已经成为中国工会的特色品牌。但是,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改善,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以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为己任的工会人应不忘初心,永不懈怠,仍将不断探索创新,把“送温暖”活动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标准推进。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