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老年人被骗需形成合力
2018-02-27
春节前,多地曝出老年人被骗的消息。在保健品推销、高价售卖纪念币收藏品、“会销”、高息理财等各种骗术的“围猎”下,一些老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被骗光一生积蓄,负债累累。近年来,多个机构作出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其中,6旬老人廖永林购买钱币、邮票、粮票、字画等收藏品被骗百万元后含恨离世。(2月26日《新京报》)
不法分子对老年人“围猎”行骗,已经成为侵害老年人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毒瘤”,已经到了非大力铲除不可的地步。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大力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对发现实施诈骗老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嫌疑人,坚决依法予以惩处,不断加大惩处力度,令实施诈骗老年人行为人员,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各地相关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加大老年人防骗宣传力度。各地相关部门应当经常发布相关警示,通过新闻媒体,小区张贴告示,手机短信、微信等媒介与方式,发布老年人防骗案例与知识。年轻一代应“常回家看看”,慰藉老年人心灵,填补其心理空虚,并多向父母讲述诈骗老年人犯罪案例,经常提醒父母提高警惕,识别骗术,谨防上当受骗。
另外,广大老年人自身还有必要摒弃爱贪便宜等不良心理,切实提高自身防骗意识与能力。不法分子实施诈骗针对的往往是部分人爱贪便宜的心理,诱使那些幻想一夜暴富的人“上钩”实施诈骗。广大老年人摒弃爱贪便宜的不良心理,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打铁自身硬,再辅之以政府职能部门与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加强老年人防骗案例与知识宣传,形成社会合力,才会有利于更为切实有效地遏制诈骗老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在更大程度上维护老年人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魏文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