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保健品陷阱 需群策群力
2017-04-10 作者:崔恒清 来源:劳动午报
一诈骗团伙忽悠老人参加免费健康讲座,然后冒充 “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等机构高价售卖假药和保健品,不少老人因此上当。近日,广州荔湾警方端掉了这个诈骗团伙,依法刑事拘留24名犯罪嫌疑人。据悉,该团伙共骗取受害人金额高达人民币265万元,警方现已破获该团伙所作案件51宗,及时为50多名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4月9日《信息时报》)
据报道,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人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竟然不肯配合警方调查。其中一位72岁的老伯伯被骗后,因为担心儿子和媳妇责怪,不敢告诉家人也不敢回家,更不愿意揭发“业务员”。而另一位老人,其屋中堆满各种不同牌子的“保健品”。警方细问之下才知道,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他平日无人照顾。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因此无论如何不肯报案。
老人明知被骗,却不肯报案并配合警方调查,因其觉得业务员比儿女还亲。这很值得深思,说明打感情牌是骗子向老人推销保健品惯用伎俩,化解仅有老人觉醒与警惕还远远不够,需群策群力。
其实,老人屡屡掉进保健品陷阱,是“闲下来”的老人身体及机能都下降,内心渴望健康,希望通过保健品延年益寿。骗子就是洞察这一点,吹嘘、夸大保健品功能并兜售,骗取老人钱财。这从根本上说是医学知识乃至常识缺失惹的祸,让骗子有可乘之机。若对保健品有了正确认识,就不会有那么多老人对其趋之若鹜,被忽悠得晕头转向乖乖掏钱。在此问题上,社区及医务部门要有所担当,有针对性开办一些相关知识讲座,为老人筑起相关思想防线,自觉远离不靠谱保健品。
严防老人掉进保健品陷阱,首要是不给骗子“布局”机会,坚决做到探头就打,再辅以相关宣传教育及儿女亲情跟进,那老人就不会拿养老钱在虚假保健品上打水漂。□崔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