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扫桥爷爷”的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2017-03-17 作者:许庆惠 来源:劳动午报
在丰台区右安门翠林三里社区南侧有一座横跨铁路的过街天桥,解决了居民进出南三环绕行的困难,人称“连心桥”。从2002年开始,家住附近的窦珍老人自带工具,清理桥面卫生,一干就是11年。2013年11月,窦珍老人不幸去世。为缅怀这位“扫桥爷爷”,将志愿服务精神发扬光大,原翠林三里社区志愿服务队也正式更名为“窦珍志愿服务队”。如今3年多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受到窦珍老人的精神感召,加入了“窦珍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有300多人,成立了20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志愿者们的行动,让老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得以传承。(3月16日《北京青年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扫桥爷爷”窦珍生前11年清理桥面卫生,他离世后,300多人接过了他手中的清扫工具,成为他的传承者。其中由20多人组成的扫桥服务队,每日清扫着桥面,用实际行动践行老人“生命不息,守桥不止”的诺言。
从表面上看,“扫桥爷爷”的传人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让这座桥的环境更加干净、更加优美。但如果从更加深层次思考,就会发现,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的所作所为向全社会传递着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对推动社会文明进程,构筑和谐社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用奉献精神感染众人。不求名利,不计报酬,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赞扬,并无时无刻地感染着众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的队伍中来,在本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友爱精神,这种友爱精神没有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差异、职业高低之分,让社会充满温暖。三是倡导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建立起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