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休息室为何不让环卫工进?
2016-12-27 作者:屈正州 来源:劳动午报
环卫工休息室能否真正成为他们遮风避雨的栖身之地,一方面,有待有关部门在上级督促和媒体监督下,切实转变观念,打开门锁让环卫工入内休息;另一方面,环卫工休息室徒有其名,也暴露出相关部门“重建设、轻管理、轻利用”的弊端,让这些场所充分发挥为环卫工“加油、充电”的效用,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督促检查机制。
在郑州街头,有不少地方都建有环卫工休息室。看样子,是让环卫工在劳累时临时休息,或者是刮风下雨时躲避一下。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休息室关爱环卫工,很人性化,很温暖。然而调查发现,在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多个路段的环卫工休息室从来没有开过,也不允许环卫工进入。(12月26日澎湃新闻网)
像郑州一样,很多城市都建有环卫工休息室。这项暖心工程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建设的。2005年,原建设部曾发布《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各地应建有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人作息场所,每0.8万~1.2万人应有一个休息室。2012年,住建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进一步保障环卫行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再次强调,环卫用工单位要做好规划布局和控制,合理设置环卫职工休息用房,解决好环卫职工工间休息问题。
这本是体现政府关爱环卫工的大好事,无数环卫工将因之受益。然而,初衷良好的善举若不能落到实处,或者干脆就像郑州一些环卫工休息室这样,上锁率为百分之百,开门率为百分之零,建之何益?如果这些休息室只是在上级领导检查时才开门,领导一走马上把环卫工撵出来,那这些休息室岂不成了名副其实的形象工程,只会让环卫工感到被戏弄,又谈何被尊重与关爱?
想必,有关部门当初建设这些环卫工休息室,原本就没有打算让它真正惠及广大环卫工,只是为了完成相关建设指标,应付差事,把它当作一项为城市形象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来做的。对于渴望在辛劳之余有一休憩场所的环卫工来说,这些原本属于自己的地方,因粗暴蛮横的管理,显得可望而不可即。早在2013年2月,当地媒体就曾报道,这些用进口金属雕花板制成,保温、隔音、防水,可移动,且房内铺着红地毯,有衣架、椅子的环卫工休息室,大多成了摆设。
建好、用好环卫工休息室,原本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城市形象加分,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环卫工的氛围,但当它们成了为城市形象增光添彩的“塑料花”,这一切都无从谈起,反而令政府公信尽失,城市形象也因之黯然失色。
环卫工休息室能否真正成为他们遮风避雨的栖身之地,一方面,有待有关部门在上级督促和媒体监督下,切实转变观念,打开门锁让环卫工入内休息;另一方面,环卫工休息室徒有其名,也暴露出相关部门“重建设、轻管理、轻利用”的弊端,让这些场所充分发挥为环卫工“加油、充电”的效用,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督促检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