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 劳动 博览 维权

您所在的位置:新闻 > 快评 > 正文

迎来职教发展的春天还需多方努力

2016-12-15 作者:谢庆富 来源:劳动午报

 
  有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对于国家和社会同样重要。迎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不仅需要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还需要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重视。
 
  一个职业分工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然而,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二三流”学生的“无奈选择”。于是,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技工难求的局面,许多学生宁做“小白领”,也不做“大蓝领”。面对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如何打破传统观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备受各方关注的话题。(12月13日《福建日报》)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一直存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却一片大好。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很多地方存在技术人才缺口,且缺口逐年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不到技术工人。
  技工尤其是优秀熟练高级技工都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理应有大量的人愿意去职业院校就读才对。但事实上,愿意报读职业院校的人并不多。社会上一直存在“职校垫底”偏见,认为只有不好好读书的“熊孩子”和读不成书的“笨孩子”才会读职业院校。在这种偏见的影响下,不但家长不愿意孩子读职业院校,年轻人自己也不愿报读职业院校。
  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薪资水平也较高。中国每年有近千万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其中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在90%以上。然而,不少职业院校却遭遇报名人数持续低迷的尴尬,有些职业院校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生源不足。职业教育呈现“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现象,必须引起各方重视并积极应对。
  社会偏见的存在,是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很多用人单位尽管对来自职业院校的技术人才求贤若渴,但也将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与文化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划上等号,担心他们不好管理,会给单位“捅娄子”。
  一直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事实上,不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都带来广阔的蓝领需求,技术蓝领正在成为稀缺资源。学术型人才在科技创新领域确实占据着重要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技能技术型人才不可或缺。学术型人才和技能技术型人才唇齿相依,共同推进科技不断发展,缺一不可。为实现两类人才培养齐头并进,教育部将开展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
  有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和有文化的劳动者对于国家和社会同样重要。迎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不仅需要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还需要用人单位、职业院校、家长以及学生自己重视。要提高职校生的荣誉感、存在感,必须消除社会偏见。而消除社会偏见,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摒弃“学历崇拜”观念,建立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官网微博| 手机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6 技术开发:北京正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