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疗资源破解看病难
2016-06-03 作者:许庆惠 来源:劳动午报
“我们小区的门诊部要是能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好了。”近日本报接到读者梁女士来电,反映朝阳区大屯街道的世纪村小区门诊部资源闲置。该门诊部这栋3层小楼之前曾出租给了私人,成为骨科和牙科门诊。2年前门诊部停业了,小楼一直闲置。而住在小区的老人看病困难,他们迫切希望这个门诊小楼能够恢复看病,并纳入医保范围,成为公益性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月2日《北京日报》)
看病难,看病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正在被破解。去年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针对看病难、看病贵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是分级设立各类公立医院,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办医,三是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床位数,四是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五是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能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心愿。大屯街道的居民守着一个闲置2年多的门诊楼,去看病,却要到3公里以外的中日友好医院,挂号要排大队,候诊要排大队,取药也要排大队。一方面是闲置的门诊楼,另一方面是大医院人满为患,造成医疗资源严重的浪费和配置的严重不合理。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制订出整合医疗资源的工作方案,针对居民的诉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其次,厘清门诊楼的产权问题,与业主协商,为开辟社区卫生服务站创造条件;再次,与周边大医院协商,为建立医疗联合体铺平道路。最终实现本社区居民“首诊在家门口、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