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锐语
2018-10-29
对“霸王条款”
要敢于维权
李雪:时而明目张胆、“霸气”十足,时而又玩起“隐身术”“变脸术”,纷繁复杂、难以名状。它便是“霸王条款”。有人可能会疑惑:“商家很少与我们签合同,哪里能看出是‘霸王条款’?”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家利用“霸王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的行为不时发生。消费者对于一些“霸王条款”没有必要一忍了之,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投诉举报,或者通过法律渠道进行维权。
“黑公关”
何以屡屡得逞?
宋鹏伟:近年来,自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媒体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黑公关”的出现,伤害了正常和有益的竞争。因此,企业既要学会“在口水中游泳”,更要擅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切莫迷失于碎片化阅读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10月25日《人民日报》)
碎片化已经成为当下非常流行的阅读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生活节奏很快、空闲时间少加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等客观因素使然,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在阅读中滋长的急躁和功利情绪,很多人难以沉淀下来进行深度阅读,却又渴望在知识积累上能够“速成”,因此将“5分钟读完”“3分钟看完”这样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奉为宝典。
过于依赖碎片化阅读方式,反而会让人产生思维混乱。看似接触了很多内容,但都是趋于表面化、片面化,好像什么都“略懂”一些,实际上没有一样能够真正掌握。这种现象长期持续,转过头又会刺激人们的知识焦虑感,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无论在什么社会环境下,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规律是没有变化的,学习路上没有任何速成之法,古人“悬梁刺股、十年寒窗”方有所得,同样是对今人的殷鉴。想要真正对一门学问了如指掌,唯有依靠系统性、沉浸式的深度阅读。
□胡蔚
“在家门口就业”
值得点赞
10月26日,百姓就业“回天地区”社区化就业专场招聘会在回龙观镇东村家园社区居委会举办,50家用人单位端出1500多个岗位供“回天地区”居民选择。当天,有近2000名求职者参加,其中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有726人次。(10月26日《北京日报》)
1500多个岗位供2000名求职者选择,虽然总体上是供不应求,但当天就有726人次达成就业意向,在当今求职者对岗位颇多挑拣的背景下,这样一个比较高的就业成功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就近就业”,让求职成功的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就近就业”显然受到居民的欢迎,其中包括不少初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有参加招聘会的居民表示,“现在上班的地方离家太远了,每天一来一回路上就得好几个小时。”因此,虽然已经在就业,但依然被这个招聘会所吸引,看看有没有就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看了几个都觉得还比较适合,我再选选。”
“就近就业”减少了就业者的就业成本,实际上等于是增加了收入,让“人尽其用”有了更多的“含金量”,而许多求职者因为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就职愿望,这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尽其用”。虽然人才流动,早已打破区域的界限,但在人尽其用的前提下,“就近就业”依然有着很大的空间。
“就近就业”也有利于减轻社会成本,比如居民上班“绿色出行”,减轻了城市交通的压力,缓解了于目前日益严重的城市道路拥堵,乃至对改善空气质量也有裨益。而于企业,员工减少了上班途中的奔波,身体精神状态将明显提升,因此将提高生产工作效率。这样的“在家门口就业”,显然值得点赞。
□钱夙伟